
說到這 「摩訶粿」 的名堂啊,想必只有本地的華人才看得懂,但是說穿了,「摩訶粿」 也就是會開花的饅頭,或者開口笑饅頭。
我很喜歡吃「摩訶粿」,尤其是黑糖的。可是我一直覺得很奇怪,為何那麼好吃的東西,偏偏只有在七月十五的中元節才有得賣,難不成就只用來拜祭好兄弟?不過這或許也是我們華人節慶的特色,像年糕只在新年時才有,月餅在中秋節才顯得矜貴。不管了,食譜是跟鄰家大姐討的,竟然學會做 「摩訶粿」 ,就一定要大顯身手,在來臨的清明節先做來孝敬老祖宗去。
一樣需要養老面的「摩訶粿,過程比一般做面種的包子快速很多。我通常一大早和好麵粉任它發酵,午後就開始做,做時也沒什麼擀麵整形的技巧和功夫,簡單極了。
普通麵粉 250g
水 180g (250g x 70%)
即溶酵母 1 tsp
材料 B
幼白糖 200g
鹼水 ½ tsp
雙倍發粉 2 tsp
普通麵粉 300g
白油 2 tbsp
水 3 - 4 tbsp

註:想做黑糖(紅糖)摩訶粿,可用 140g 的黑糖 + 60g 的白糖代替。
(黑糖是煮夏枯草涼茶用的黑糖,有些粗粒,需要過篩才用)
做法:

1. 材料(A)面種:即溶酵母溶於水中,加入麵粉拌至水份消失成團即可。蓋好待發酵 8 個小時。

2. 發酵好的面種(約400 - 430g)首先加入材料(B)的幼糖揉至糖溶化,然後把其餘的材料全部拌勻成團。水的份量依照面種的濕度自行調整。

3. 將麵糰移到桌面上搓揉成表面光滑的麵糰,整成圓形,蓋上保鮮膜休息 15 分鐘。
4. 麵糰休息後搓成長條形。 想做混色的,可分出小麵糰做出喜歡的顏色,包在中間捲起來。

5. 用轉和扭的方式揪出麵糰,截口朝上,直接放在蒸籠里,不用做最後發酵,大火蒸 15 分鐘。

個個都開口笑的莫哦貴!

混色摩訶粿(如上圖)
===================
** 將發酵好的面種分成兩份,即每份約 200g。
黑麵糰 白麵糰
面種 200g 面種 200g
幼白糖 30g 幼白糖 100g
黑糖 70g
鹼水 1/4 tsp 鹼水 1/4 tsp
雙倍發粉 1 tsp 雙倍發粉 1 tsp
普通麵粉 150g 普通麵粉 150g
白油 1 tbsp 白油 1 tbsp
水 2 tbsp 水 2 tbsp
** 以上黑麵糰和白麵糰依做法(2)和(3)各別搓成光滑麵糰。
** 從白麵糰里分出一小團,加紅色素繼續揉,就成為紅麵糰了。
黑糖摩訶粿:黑麵糰 + 小部分白麵糰 + 小部分紅麵糰
白糖摩訶粿:白麵糰 + 小部分黑麵糰 + 小部分紅麵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