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剛開始,不少大班升一年級的A娃家長已經開始焦慮。家長擔心孩子能不能順利融入集體、會不會被老師投訴、學習進度是不是跟不上......
A娃因為前額葉發育不足,容易出現多動、衝動等問題。這種神經發育差異,讓校園生活對ADHD孩子而言充滿挑戰。
A娃在校十大扎心表現
1️⃣讀寫障礙學習吃力
ADHD孩子維持注意力需要調用更多的認知資源,可能坐在椅子上對「多動-衝動」的孩子而言已經夠難了,何況閱讀並理解其內容本身需要極大的精神努力。
受限於認知資源,ADHD個體傾向於逃避任何「傷腦筋」的事情,尤其是那些需要持續專注的任務,長篇閱讀理解題就是個典型。

2️⃣上課走神小動作多
ADHD的核心困難就是難以集中注意力和控制身體活動。上課時要求長時間安靜坐著聽講,對他們來說本身就是巨大的考驗。
更困難的是,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被無關的動靜(比如窗外的鳥、同學的翻書聲)吸引走。
為了讓自己能勉強「跟上」課堂節奏,他們常常不自覺地通過玩橡皮、抖腿等小動作來努力維持自己的注意力狀態,但這反而容易被誤認為是不專心。
3️⃣調皮搗蛋坐不住
「坐不住」是很多ADHD孩子最明顯的特徵。靜坐無法為ADHD兒童提供足夠的神經反饋。讓他們安安靜靜地待著,對大腦需要更多刺激的他們來說,簡直是一種折磨。
他們可能會忍不住離開座位、在教室里走動、或者打擾同學,這些行為並非故意搗亂,而是因為他們內在的衝動和對活動/刺激的需求非常強烈,安靜坐著無法滿足他們的神經系統,身體「不由自主」地想動。
4️⃣作業拖拉到深夜
執行功能障礙的核心表現之一是「任務啟動困難」。即使理解任務要求,也難以規劃步驟、預估時間並開始行動。
他們對時間的感覺也不太準確,總覺得時間還多,結果就是拖到很晚,效率低下,家長孩子都疲憊不堪。這背後是他們組織規劃能力(執行功能)的不足在作祟。

5️⃣粗心馬虎錯誤百出
保持專注和仔細檢查,對ADHD孩子來說特別不容易。他們在做作業或考試時,可能「看」到了題目,但大腦沒能持續監控處理細節,導致出現跳行漏字、看錯符號、計算失誤等看似「粗心」的錯誤。
這並非態度問題,而是因為維持穩定的注意力警覺狀態非常吃力,細微之處就容易溜走。
6️⃣丟三落四沒有條理
工作記憶容量受限是ADHD的核心缺陷之一。物品歸位或執行多步驟指令需要前瞻性記憶和組織規劃能力,這些恰恰是前額葉執行功能的薄弱環節。
他們可能剛被提醒要帶某樣東西,轉身就忘了;書包里總是亂糟糟的;不是找不到課本就是丟了文具。這是因為他們大腦同時記住和跟蹤多件事情的能力相對較弱,顯得缺乏條理。
7️⃣情緒失控像過山車
ADHD兒童並非「脾氣差」,而是大腦情緒調節迴路功能效率低下。杏仁核(情緒反應中樞)的過度激活難以被前額葉(理性控制中樞)有效抑制,導致情緒爆發強度大、持續時間長。
研究表明,他們對負面刺激的情緒反應強度平均超出同齡人2-3倍,且情緒平復所需時間更長。
8️⃣無視課堂指令
這常被誤解為對抗行為,實則源於聽覺信息處理和工作記憶的困難。當教師發出包含多個步驟的複雜指令時,ADHD兒童可能只捕捉到首尾部分,中間信息因注意力波動或工作記憶容量不足而丟失。

9️⃣抽動障礙
不少ADHD孩子還會伴隨不自主的抽動(如眨眼、清嗓子、聳肩等)。在緊張或壓力大的時候,比如課堂上被點名或考試時,這些抽動可能更頻繁。
這本身是另一種神經發育的問題(如抽動症),但與ADHD常常同時出現,會讓孩子感到尷尬,進一步消耗他們的精力,影響課堂表現。
🔟插話製造噪音
ADHD孩子常常難以抑制腦海中蹦出來的想法或說話的衝動。當老師還在講課,或者同學正在發言時,他們可能會忍不住插嘴、搶答、或者發出無關的聲音。
這並非不懂禮貌,而是因為他們控制即時反應(行為抑制)的能力較弱,想法冒出來就想立刻說出來,等不到合適的時機。

了解了這些挑戰背後的原因,家長和老師就能更少些誤解,多些耐心,理解是改變的開始。
大量研究表明:正強化和行為療法是ADHD兒童一線干預的核心。懲罰不僅無效,還會損害其自尊和學習動機。
請記住: ADHD孩子不是「懶」、「不努力」或「故意搗蛋」。他們的大腦是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在運作,這讓他們在需要持續專注、控制衝動、組織規劃的情境中倍感吃力。他們的掙扎是真實的。
積極干預,未來可期。 通過科學的理解、耐心的引導、專業的支持和充滿愛的環境,ADHD孩子完全能夠發揮他們的潛力,克服挑戰,在學校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這個學期,咱們不追求「完美孩子」,先從小目標開始:比如讓孩子學會「舉手再發言」,或者能安靜午睡20分鐘。
新學期,咱們和老師站在同一戰線,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