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孩子對父母來說,對婚姻來說,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存在呢?有些人認為,孩子是愛情的結晶,是兩個人生命的延續,是為了自己離開人世之後,讓孩子替自己繼續看眼前的萬千世界。這一部分的人,會認為孩子和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是平等的,是相互的。而有些人則認為,生育孩子就是為了傳宗接代,為了年老之後有人贍養,養兒防老,就是這個道理。圖網絡。
第二種想法有問題嗎?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沒有問題。「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父母養育子女長大,等父母年老的時候,子女反過來孝順照顧父母,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但話雖如此,我們心裡都明白,養育也好,孝順也罷,都應該是充滿感情色彩的。換句話說,彼此都不能把這段血緣關係當成一個工具。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多麼動聽悅耳的一句話。那如果我在你小時候養育你,就為了以後你給我養老。一旦我認為你有了贍養我的能力,就直接等著被贍養。絲毫不體諒你的難處,那這樣的場面,還能讓你覺得「你養我小,我養你老」是溫馨幸福的嗎?王超就攤上了這樣的父母,最後破罐子破摔,一地雞毛。

變了樣的「你養我小,我養你老」:
王超出生在偏遠的農村,當時整個村莊都不富裕,他家裡自然也比較窮。大部分村裡人,最遠也就去過鎮上,大家幾乎都守著手裡頭的一點田地過日子。和別的家庭有好幾個孩子不一樣,因為王超母親身體的原因,王超是家裡唯一的孩子,父母對他寄予「厚望」。
說起來,王超父母對他是真的很好。家裡雖然窮,不過但凡有點什麼好吃的,新鮮一點的東西,都會留給王超。左鄰右舍看著,也都覺得王超擁有這麼好的父母,是福氣。可王超在稍微懂事一點的時候,就感覺父母對他的好,有點奇怪。
他的父親也好,母親也罷,只要對他有一點好,都會反反覆復和他強調這點好。比如給王超吃什麼好吃的,就會說:「兒啊,這可是爸爸媽媽省下來給你吃的,你可要記住了。」等等諸如此類的事情,其實很多父母都會和孩子說,自己對孩子好,但每一件事情都說,而且很嚴肅地說,還是很少的。說白了,父母生下孩子,對孩子好,養育孩子其實是義務。
王超的疑惑在他13歲之後,在他看來得到了印證。因為父母開始讓他一起下地幹活了,而自己卻只負責指揮。旁人問起來,王超父母說讓小孩子鍛鍊一下,對王超卻說,我們辛苦生你養你,好吃好喝對待你,現在你長大了,有力氣了,就應該幹活,讓我們輕鬆一點。
這番話,對於王超來說,他覺得父母對他的好,就是為了要回報。但有錯嗎?他當時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來,因為確實是父母生養了他,他有所回報也是應該的。當時的他,年紀還小,沒有意識到,如果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之間,付出僅僅是為了回報,那感情就蕩然無存了。

王超學習一直都很努力,他很想走出這裡,他知道只有好好念書,考上大學,才能去大城市。他做到了,但他父母不是很高興,他的父母更希望他在初中畢業後,就不要繼續念書了。這樣他們就能徹底輕鬆下來,讓王超來支撐這個家。不過後來他們還是同意兒子去念大學,可能是因為王超給出的理由,太誘人了。
王超說自己會很努力,大學畢業後留在大城市,工資高,到時候能給家裡生活費,肯定比做農活要來得好。父母同意後,王超順利去念大學了。他說到做到,大學期間學習努力刻苦,一有空就去兼職打工。整整4年,他自己搞定了自己的生活費。
畢業後,順利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工資是7千元。和同期的同學比起來,算是很不錯了。他第一時間和家裡的父母分享了這個好消息,父母在電話的另一頭也很高興。再三確認,自己兒子的月薪確實有7千之後,王超父母隨即提出要生活費。說:「兒子,你現在工作了,我們也算是熬出了頭,我讓你給我們生活費沒有問題吧。」
王超愣了好一會,但隨後答應了。雖然心裡有點彆扭,可是父母的要求沒有錯啊。經過一番商量,王超入職的前一天,在父母的要求下,答應每月給父母2000元的生活費。這個時候,老家雖然已經不像以前這樣窮了,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但2000元的生活費,如果沒有什麼生病之類的開銷,兩個人過日子,其實很不錯了。

再說了,家裡還有一些田地,也能有一些收入。所以王超覺得父母自己繼續干一點農活,加上2000元,生活肯定會很愜意。他做夢都沒想到,父母在王超答應給生活費之後,就不幹農活了,等著兒子贍養照顧自己。旁人雖然嘴裡夸兩個人有福氣,但轉身都嘀咕這對父母太不為孩子考慮了。
是啊,王超雖然工資不低,但大城市開銷大,更別提他還要承擔房租,還要還助學貸款。而且他談了一個女朋友,還要結婚的,結婚更是少不了要花錢。說白了,這段時間,這個兒子雖然有了收入,但真正疼愛孩子的父母,真的做不出在自己身體還硬朗,才49歲的情況下。就啥也不做,坐在家裡等著兒子贍養。
如果王超父母沒有提高要求,雖然日子比較難過,但可能也能一直過下去。可人心總是不知足,王超父母就是如此。2000元的生活費,已經支撐不了兩個人的「炫富」生活。於是王超母親給王超打電話,要求從下個月開始,給家裡4000元一個月。
王超各種解釋自己開銷大,還要存錢結婚買房,給不了父母這麼多生活費。言語之間也稍稍提及了父母理論上用不了這麼多錢,如果實在不夠用,希望父母把農活再撿起來。這話一出,王超母親暴怒了,什麼話難聽說什麼,她最後說:「我們養你小,你就應該養我們老。這種理所當然的事情,你居然推三阻四,你太不孝順了。」

在母親的指責下,王超本身又是善良孝順的孩子,所以最後他答應了。這樣的結果就是接下來他的生活幾乎是入不敷出,女朋友知道後,先是幫著一起想辦法。但發現沒辦法解決之後,女友選擇了分手。王超很愛她,自然受了不少打擊。後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工資也漲了不少。
但很不巧,他漲工資的事情,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居然又提出要增加生活費,這一次,不管怎麼說,王超都不肯了。他以為只要自己堅持不同意,父母就拿自己沒有辦法。可是半個月之後,他在公司看到了父母。父母怎麼找過來的,其實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父母顛倒黑白,把王超說成了一個不孝子。
王超本身就不善言辭,眼下又羞愧不已,他完全不知道應該怎麼解釋。他的工作被父母活生生地搞沒了,父母不僅沒有覺得不對,反而說王超辭職是故意不想給生活費。本身女朋友分手的陰影,他就沒有徹底走出來。現在工作又丟了,父母還一個勁跟在他後面喋喋不休數落他,一直要生活費。他徹底崩潰了,選擇了破罐子破摔。
他帶著父母回了老家,有一搭沒一搭地做著農活,一家人吃不飽餓不死。不管父母怎麼鬧騰,他都不為所動,他說:「父母不是讓我養老嗎?那我就在家裡守著他們,我也不結婚,就一心一意給他們養老。」

結語:
父母要求子女給自己養老,有錯嗎?肯定沒有錯。但父母提出過分要求,在子女本身壓力很大,自己明明還有能力照顧好自己的時候,非要讓子女立即開始給自己養老。這樣的舉動是不妥當的。父母和子女之間,這份親情之間,不能簡單等同於交易。不是說我生養了你,所以你工作後,就一定要立即給我養老。
說白了親情之間,還是要重情義一些。如果父母養育孩子,真的只是為了養老,為子女任何一點付出,都要明「親兄弟明算帳」。到時候都要拿出來一一計較,那這樣的親情,也太讓人遺憾了。就如文中的王超父母,他們對自己的孩子的言行,真的看不出一點親情和愛。只剩下算計。最後和兒子之間的親情搞成這樣,不知道王超父母會不會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