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出演張居正,被網友抵制了。
剛剛官宣的歷史大劇《風禾盡起張居正》,胡歌飾演張居正,陳道明監製,編劇常江(《軍師聯盟》)和李潔,導演尚未官宣。


之前一直被外界猜測誰來演明朝政治家張居正,終於塵埃落定。
43歲的胡歌,成為這部以張居正為主角的歷史大劇的扮演者。
可是,官宣之後,爭議很快撲面而來。

一方面是粉絲和部分網友對胡歌出演張居正的期待,畢竟這是胡歌在《琅琊榜》十年之後首次再演古裝大劇,胡歌之前的古裝扮相備受認可,梅長蘇更是展現了他儒雅的一面。
如今,胡歌已經人到中年,有人認為他儒雅中多了一些成熟銳氣的特質,與張居正作為政治家、改革家的形象較為契合,讓人期待胡歌這次能展現更外放的政治家氣場。

但更多的是質疑和抵制——
不少網友認為,這是一部嚴肅歷史正劇,胡歌根本無法勝任出演張居正這個歷史人物。



可能胡歌自己都沒想到,因為自己白凈的外表,成了出演張居正的阻力之一。
因為張居正本人是「鐵腕強權」的「美髯公」,不少網友表示無法想像胡歌這樣偏文人氣質的帥哥,在外表上怎麼能讓觀眾信服。
不過,據《明史》記載:張居正「頎面秀眉目,須長至腹,丰姿峻整,神采奕奕」。
裡面記載張居正除了是美髯公,還身材修長,眉目清秀,鬍鬚極長(垂到腹部),儀態端莊嚴肅,舉手投足間充滿威嚴與自信,可謂明朝第一美男子。
其實,除了太白凈成為阻力,網友對抵制胡歌出演張居正,主要集中在下面三大原因上。
1、張居正,一位著名且複雜的歷史人物,不是誰都能演的。
張居正是著名的歷史人物,本身擁有大量「歷史粉」,這部分觀眾對人物的理解深入,對影視化改編的要求也更為嚴苛,也讓選角面臨他們嚴苛的眼光。
張居正是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內閣首輔,他輔佐明神宗朱翊鈞進行「萬曆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

他既是力挽狂瀾的救時宰相,也是爭議纏身的權臣,其改革深刻影響了明朝的命運軌跡,是一個極富影響力,同時又極具複雜性的歷史人物。
《風禾盡起張居正》是根據作家熊召政以明朝政治家張居正的事跡為基礎創作的長篇小說《張居正》改編,原著在2005年獲得第六屆茅盾文學獎。
熊召政筆下的張居正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清官」或「權臣」,而是一個集理想主義與實用主義於一身的複雜個體。
小說在歷史框架下大膽虛構人物與情節,既填補了史料空白,又增強了可讀性,打破歷史人物的臉譜化,使張居正的形象更具血肉,形成「以史為鏡」的討論空間。

這次的《風禾盡起張居正》,也將根據小說的描述,展現出一個複雜個體在時代制度之下的命運起伏,為這位明朝政治家的悲劇結局埋下伏筆。
因此,要以一部劇集專門展現這樣一位複雜的歷史人物,不是誰都能演的,
在很多觀眾的心中,必然只有演技經受過考驗的演員才能出演。
有一些網友提出,他們心目中的張居正,應該是王勁松這樣的老戲骨來演。


2、胡歌從未演過歷史正劇
這次胡歌被官宣為張居正的扮演者,抵制聲中最明顯的就是對他演技的不信任。

胡歌這樣的偶像小生出身,這些年也在不斷進步和證明著自己,尤其是《繁花》的熱播,讓不少人看到胡歌的突破。
不過,本身就是上海人的胡歌演《繁花》這樣具有「上海腔調」的作品,角色和他本人適配度高,非常貼合。

但《風禾盡起張居正》是一部嚴肅歷史正劇,這目前還是胡歌的空白領域。
胡歌雖然演過古裝,但之前並沒演過古裝歷史正劇,他也曾公開表示想演,但想演和能不能演好,是兩碼事。
目前,胡歌在這方面的角色掌控力尚缺乏證明,突然被官宣為「張居正」的扮演者,讓太多人表示懷疑,甚至無法接受。
同時,有網友對胡歌的抵制,是擔心這部歷史正劇定位的大戲,會過分依賴明星的號召力,而將藝術創作向流量妥協,失去歷史正劇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