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年代劇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以故事打動人心。
特別是在當下,央視憑藉著過硬的品質,重塑了觀眾的審美。
一部《覺醒年代》,刷新了很多觀眾對主旋律劇的認知;
一部《人世間》,以溫暖的真情喚醒一代人的專屬記憶;
一部《獅子山下的故事》,描繪了跨越40年的奮鬥史的波瀾畫卷。

年代劇的熱潮,可謂是一波接一波。
每一到關鍵的時間節點,央視總會大膽出手。
沒想到,《沉默的榮耀》剛完結,又有一部年代大劇,已經悄悄在央視開播。

《依依向北風》聚焦上世紀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講述了知青群體近20年的命運變遷。
作為一部接檔劇,該劇以重大的歷史事件為背景,切入點非常巧妙,塑造了身處大時代的「小人物」群像。
這些「小人物」紮根於中華大地,經歷了知青返城、高考、改革開放等時代浪潮,實現個體與宏大時代的共鳴。


正因為如此,《依依向北風》開播僅1集,收視就破3,最後拿下了央視收視第一的寶座。
從數據來看,這樣的表現可謂是一鳴驚人。
那麼,這部年代劇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
在我看來,整個故事的落腳點很平實,有一股濃厚的煙火氣。

1975年,梁川市鯤州縣。
下鄉知青盛雪竹(菅紉姿 飾)騎著二八大槓,急忙趕去大禮堂。
這裡,正在舉辦迎國慶文藝匯演。

因為走的太匆忙,不小心將俞樂山(魯諾 飾)手中的雞蛋碰掉了,所以兩人起了爭執。
不得不說,那個時候的雞蛋,每個家裡都捨不得吃,會攢下來拿去賣。
不過,當時私自買賣是不允許的。

而俞樂山收雞蛋的時候,想占便宜卻被盛雪竹當場揭穿。
兩人又因雞蛋起了爭執,這次盛雪竹占理,俞樂山拿她一點辦法都沒有。

當晚,俞樂山在「黑市」上賣雞蛋時,又遇到了盛雪竹。
結果,兩人都被供銷社的人給抓了回去,被迫去知青辦報到,學習並改正錯誤。
俞樂山的圓滑處事和盛雪竹的理想主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另一邊,曲芳菲(張可盈 飾)這邊也出事了。
她未婚先孕,懷了喬正君(何明翰 飾)的孩子。

要知道,那個年代這可是大事,而且曲芳菲想把孩子悄悄生下來,怕喬正君為難選擇不告訴他。
對此,喬正君早已知情,可是他很自私,為了前途竟然選擇不承認這件事。

一直暗戀曲芳菲的俞樂山當即表示,願意跟她假結婚,並一起撫養孩子。
後來,曲芳菲突然難產,孩子生下來,自己卻去世了。

盛雪竹當面質問俞樂山,可是俞樂山不敢把真相托出,只能忍氣吞聲背負罵名。
直到盛雪竹得知真相後,才明白了俞樂山的苦衷。
當她找到喬正君時,發現對方冷漠自私的一面,對他的好感瞬間消失。
反倒是經過這件事,對俞樂山的態度發生了180度大反轉。

不得不說,《依依向北風》前3集的劇情,給觀眾帶來了一股沉浸感。
這種沉浸感,來源於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真實感。
故事中,無論是人物的服裝,還是背景的布置,都年代感十足。
仿佛穿越到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重溫知青群體的奮鬥史。

另一方面,是人物塑造。
在劇中,塑造了一批真實的知青形象。
盛雪竹是堅韌淳樸的知青代表,象徵著「寒冬火種」;

而俞樂山和喬正君,分別代表奮鬥者與迷失者,有著極強的反差感。
後者作為反面人物,警醒「堅守初心」的重要性。

總的來說,《依依向北風》以「黑馬姿態」填補年代劇市場空缺,有望成為年度爆款。
作為一部年代劇,它就像一瓶陳年老酒,越品越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