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父親照顧患癌的母親,女兒告誡父親:如不照顧,就斷絕關係
畢淑敏在《好婚姻過命,壞婚姻要命》說:婚姻並不僅僅是快樂,是兩情相悅,是生死與共,它還是考驗,是煎熬,一種對熟悉生活的破壞和一種對嶄新模式的建立。
可是,現實生活中,有的婚姻是貧窮時為了完成任務的將就,有的是需要老婆孩子時沒有辦法的選擇,所謂的夫妻同甘同苦都成了根本無法實現的笑話。

小悅的家庭就是這樣,父親的囂張出軌和母親的退讓隱忍,讓她深感無奈,從小也對婚姻充滿了恐懼,今年已經28歲的小悅,還在婚姻的大門外徘徊。
她說:看到我父親對母親這些年來的折磨,看到母親流的眼淚,我真的對婚姻沒有信心,也沒做好進入婚姻的思想準備,因為我好害怕遇見我父親那樣的男人。
小悅的父親出身農家,初時在鄉鎮上班,年輕家貧,收入不高,家裡還有兩個弟弟需要他的接濟,談了好幾個女朋友,最後都因為現實問題而分手。
這時小悅的母親出現了,她是鎮上一家小吃店老闆的女兒,對小悅的父親一見鍾情,經人撮合,兩人結了婚。
婚後,母親在娘家的接濟下在鎮政府邊上開了一家百貨小超市。那個時候超市很少,所以生活火爆,家裡的經濟條件不斷上升,所謂長嫂如母,父親兩個弟弟結婚,都是母親幫著操辦。
父親全心工作,幾年後就調到了縣裡某單位工作,又過幾年,到了這家單位的下屬企業做了部門領導。
功成名就之後,小悅的父親明顯地意氣風發,身邊環繞的朋友也越來越多,母親也不再開店,從鄉下來到了城裡,可父親對她越來越看不上眼。

毫無懸念地,父親就像很多男人一樣,在外有了情人,而且經常一起出入公眾場合,外界人士對他們的關係都心知肚明。
風聲也傳到了母親的耳中,她沒有鬧也不敢鬧,只是更加小心地照顧著父親,把家裡的一切事務都做得妥妥貼貼,包括婆家的一切人情事物。
但是這些並沒有換來父親多少笑臉,只有和小悅在一起的時候,父親才會顯現出一點慈愛的眼神,對於母親的態度,越來越冷淡。
母親心裡痛,卻不敢跟父親吵,小悅不在家,家對於母親來說,就是個冰窟,除了冷沒有別的。
小悅考上大學後最放不下心的就是母親,她也曾勸母親離婚,可是母親卻說:離了婚她能去哪裡呢?守著這個家至少還有女兒。
母親這一輩子心思全在這個家裡,做了一輩子的家庭主婦,根本不知道外面的天地,她只有守著守,守著丈夫和女兒。
但是,多年的隱忍、傷痛終於擊垮了母親的身體,她被確診為肝癌晚期!
得知這個消息的小悅心痛如絞,立刻趕回了家。在醫院,她看到母親的床前只有外婆忙上忙下,而母親的目光不斷地看向病房門口,她知道,母親在渴望父親的出現。
可是父親僅僅只是在中午的時候到醫院現了個身,就推說工作忙離去了。外婆抹著淚說,他平時很少來,這次可能是因為小悅來了他才出現的。

小悅肺都快氣炸了,父親這麼沒良心,可是母親卻還是對他痴心一片,現在已經是母親最後的時光了,他就不能顧點夫妻情誼嗎?
小悅越想越氣,雖然父親一直都很疼愛她,可是他不能這樣對待自己的結髮妻子!她找到父親,要他每天都去陪伴、照顧母親。
父親又是慣用的伎倆,說工作忙,抽不開身,希望她理解云云。
小悅冷笑:你在外面乾的事情不要以為我不知道,你要是還要我這個女兒,從今天起你就每天去陪我媽,她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難道你就不能讓她在最後的日子裡得到點溫情嗎?!
父親仍然語氣淡漠:大人的事你別管,你只讀好的書就是了。
小悅這回不再退讓,她看著父親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說道:你如果不照顧我媽,以後我就不認你這個爸爸,你老了就靠別人去吧!
父親這才沒辦法,同意了照顧妻子。
小悅回學校後,每天都和母親視頻,外婆說,現在她父親每天都來病房,有時候還會燉點雞湯等補品,她母親的心情好多了。
三個月後,小悅的母親去世。
第二年,小悅的父親就與小三舉行了婚禮。
小悅說,自己已經沒有家了,想到母親,心裡就痛。
《蝸居》里,宋太太說:男人在年輕的時候需要塊踮腳石,可能她母親就是父親當年的一塊踮腳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