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七月怕十五」,明日七月十五,記得「吃4樣、做2事、忌1事」為家人祈福保平安

2025-09-06     武巧輝     反饋

七月十五是民間的「鬼節」,也稱中元節、七月半等等。

中元節是我國民間的祭祖節,各地都有著屬於這個節日的傳統美食,通過食俗的美好意義和習俗講究,為家人祈福辟邪!

這裡有句老話說「七月怕十五」,這裡說的就是在七月十五這天怕出現不利於秋季收割的天氣。

其實,只要在農村種過莊稼的人們肯定知道,這個時候就是怕出現降雨天氣了。

因此,對於七月十五中元節這天來說,降雨是比較怕的。

在傳統中農曆的七月十五中元節與清明節、寒衣節並稱為三大傳統祭祖節日,是緬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更是對於我們孝文化的一個傳承。

「中元節」將至,記得「吃4樣,做2事,忌1事」為家人祈福保平安,不忘老傳統!

一:吃鴨子

在七月十五中元節,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因為「鴨」取「壓」的諧音,據家裡的老輩人說:吃鴨子是為了壓住不好的東西。

七月十五將至,記得吃鴨為家人祈福。

推薦【烤鴨】食材:鴨子1隻,蜜汁烤料1包。

1,鴨子洗凈,控干水分加入佰蜜汁烤料,用手按摩均勻用牙籤紮上小孔,以便更好的入味,放到保鮮袋裡,放入冰箱密封冷藏。

2,拿出放到烤盤中,把料汁倒到碗里,烤箱上下火210度45分鐘,中間拿出翻面刷料汁,繼續烤15分鐘,拿出改刀上桌即成。

二:吃黃米糕

在中元節,是祭祖的一個節日,按照傳統大黃米是供品之一,黃澄澄的似乎黃金,寓意著黃金滿屋。

七月十五將至記得吃一碗大黃米糕,為家人祈福!

推薦【黃米溴糕】所用食材:大黃米、紅棗、紅糖。

1,大黃米提前浸泡2小時以上,紅棗洗凈,把大黃米加水煮至發粘,加入紅棗持續小火燉煮大約20分鐘 。

2,中間需勤攪拌,防止糊鍋,煮到濃稠的程度,加入適量的紅糖攪拌均勻,融化以後就可以出鍋了。

三:吃粗茶淡飯

在山東,中元節又稱「掐嘴節」,民間素有吃粗茶淡飯的傳統習俗,寓意著為家人祈福,避災避禍,一年好運滿滿!

推薦【地瓜蘿蔔湯】食材:地瓜2個,蘿蔔1個,花生米少許,鹽少許。

1,地瓜洗凈去皮切塊,蘿蔔洗凈擦成細絲備用,花生米放入破壁機中,加入適量的清水,攪打成細膩的花生汁。

2,把攪打好的花生汁放入鍋里,大火燒開,放入地瓜塊,繼續小火慢慢煮20分鐘,地瓜熟透,然後放入蘿蔔絲,煮熟加鹽調味,上桌即成。

四:吃餃子

在七月十五中元節,很多地方都會吃餃子,餃子在古代也叫做扁食,具有傳統的美好寓意,寓意著財源滾滾!

推薦【酸湯餃子】食材:麵粉500克,肉餡適量,芸豆適量,蔥末,薑末,醬油少許,鹽適量,花生油適量。

1,肉餡放入蔥末,薑末,鹽,生抽醬油,花生油拌勻,把處理好的四季豆剁成碎末放入肉餡中拌勻,四季豆餃子餡即成。

2,麵粉加入適量的清水和成軟硬適中的麵糰,靜置揉勻,分割成小劑子,搟成薄薄的餃子皮,包入餡料捏緊,餃子即成,餃子熟透撈出,放入醋、生抽、鹽、辣椒油調味即可開吃。

中元節記得做2件事:

1,祭祖:在七月十五中元節,民間的傳統習俗有很多,上墳祭祖是民間的主要傳統習俗,自古上墳必須燒紙,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舊習俗已經稱為了過去。

現在許多地方已經規定了中元節禁止燒紙、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等等,一些舊的習俗我們而去。

但是祭祖在新的形勢中,雖有些許的改變,依然是家家戶戶的傳統習俗之一。

2,吃合家飯:在七月十五祭祖完成以後,合家團圓要吃一個團圓飯,以聯絡家人的感情,凝聚家族的力量,為以後的晚輩樹立起和睦孝順的一個家庭氛圍。

這個習俗對於現代人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元節忌1件事:

1,忌去偏僻的地方:據老輩人所說七月半恰逢夏秋交替,此時恰恰是天地陰陽交替的節點,陽氣盛極而衰,陰氣顯現,在這一天忌去偏僻的地方。

早早回家和家人一起度過中元節,為家人祈福保平安!峰兒話語:

感謝閱讀我的美食文章,每天都會不斷更新,有食俗文化,民風民俗,飲食文化,美食製作,三餐搭配,探店,面點,烘焙,甜點等等,歡迎大家來訪。

喜歡我的各種家常美食請點贊~分享~收藏~關注~我在這裡等你哦~~圖文原創雪峰兒,盜竊必究!!!

#頭號創作者激勵計劃#

武巧輝 • 960次觀看
習泰鈞 • 210次觀看
習泰鈞 • 610次觀看
習泰鈞 • 140次觀看
習泰鈞 • 290次觀看
習泰鈞 • 360次觀看
武巧輝 • 320次觀看
武巧輝 • 230次觀看
武巧輝 • 540次觀看
習泰鈞 • 190次觀看
習泰鈞 • 200次觀看
習泰鈞 • 450次觀看
武巧輝 • 400次觀看
習泰鈞 • 120次觀看
習泰鈞 • 320次觀看
武巧輝 • 480次觀看
武巧輝 • 390次觀看
武巧輝 • 410次觀看
習泰鈞 • 380次觀看
習泰鈞 • 360次觀看
習泰鈞 • 290次觀看
習泰鈞 • 420次觀看
習泰鈞 • 130次觀看
習泰鈞 • 200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