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
心理壓力太大了
總是面臨很多的擔憂和懷疑,生怕孩子會成長得吃虧
聽過特別共情的一段話:
「媽媽總在反覆思量,到底該怎樣當好孩子的領路人,可同時又深知自己只是個普通的母親,沒有耀眼的光環和過人智慧,以現在的實力和認知也沒有能力去直接規劃好未來,能做的也是珍惜當下每一個平凡的日子,好好陪伴、好好提醒你更專注於學習,將來才會擁有更多人生選擇的機會,這不是命令,也是一個母親用盡半生閱歷凝成的期盼,希望你將來不必為斗米折腰人生,希望你自由生活、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迫謀生」
講真的,也只有當媽媽之後才能深切地體會到這段話的深情
可現實生活當中,每一個媽媽的心中都住著一個矛盾體,我們既想為孩子遮風擋雨,又擔心自己的羽翼不夠寬廣,不能在看不到的地方庇佑到孩子,我們既想為孩子指路照亮前方,又擔心自己的見識不夠遼遠
於是,媽媽似乎就註定承受很多的心理壓力,一邊費盡心思去盡力培養好孩子,一邊又焦慮於孩子當前的狀態
而在一次次的心理壓力下,媽媽最終也會崩潰、無法承載過量的負面情緒

有一位媽媽就是如此,為了兒子可以成長得更好,她從一個光鮮亮麗的職場女強人變成了每天圍著灶台轉的全職媽媽
這個過程中,她堅信自己契而不舍的付出和栽培,就能為兒子規劃出一個完美的人生
可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成長之路也多是波濤洶湧的各種變化不斷
特別是學習方面,媽媽希望兒子成績出類拔萃,有著紮實的基礎去迎接未來更多的學識挑戰
可兒子呢,只想在有限的時間裡能多玩一會兒,再多玩一會兒
在爭吵、和思想矛盾不斷加深的情況下,兒子和媽媽之間的隔閡也越來越深,直到兒子因為不愉快的聊天直接拉黑媽媽
那種失落、還有無措感,直接讓媽媽淚流滿臉,後面一家人相處的時候,要麼對兒子小心翼翼,要麼看到丈夫就大發雷霆
對於這種情緒化程度,媽媽給出的解釋說:
「兒子聽我說話就煩,管不住沒辦法了,說了不聽也只好閉嘴不說了,可丈夫為什麼坐在一邊只看不管呢?
難道兒子就是我一個人的嗎?
教育好孩子不應該是爸爸媽媽兩個人的事嗎」
確實如此,教育孩子不應該是媽媽一個人的事,也不能是媽媽一個人的事
如果在孩子成長和教育這件事上,爸爸總是袖手旁觀,讓媽媽一個人去承擔著所有,媽媽會情緒暴躁,孩子也會產生疲憊和厭倦心理
時間長了,不管是媽媽、還是孩子,都會出現嚴重的親子矛盾,整個親情觀念也會變得愈發病態化
不想以前懂事可愛的孩子長大後叛逆討厭,那一定要從維繫良好的家庭氛圍開始營造
比如:
•爸爸可以沒時間陪孩子,但一定要偶爾創造一些驚喜和儀式感,讓孩子知道爸爸愛他、也愛媽媽
•爸爸可以不喜歡輔導孩子學習,但在媽媽輔導學習的時候要像個學生一樣拍馬屁、認真聽媽媽講課,給媽媽提供充足的情緒價值,也給孩子良好的學習氛圍態度
•爸爸也可以出去吃喝玩樂,但有機會一定要帶上老婆孩子,大庭廣眾之下對妻子和孩子的寵愛,並不過分,反而還會讓一家人的感情更加和諧,周圍人對你聲音更加稱讚敬佩
完結~那麼,關於為什么爸爸一回家,媽媽脾氣反而更暴躁了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
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