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隆坡10日訊)一名從英國回流大馬的執業醫生原有意回到我國公共醫療領域服務,卻在到本地大學的教學醫院面試後,數個月後都沒有等到結果而於6月份決定再「出走」,之後才在8月收到錄取通知。
院方這份通知只是以駐院醫生最低職階的身份錄取他,每月薪酬總額大約5800令吉,令他感慨我國的公共醫療體系根本不珍惜醫學界人才。
執業醫生艾曼蘇克里今日凌晨在面子書撰文指出,他在6月做了一個艱難決定,即從英國回馬僅幾個月後,又再次選擇踏上離鄉背井的道路,遠赴愛爾蘭工作。

艾曼蘇克里分享本地大學教學醫院的聘用信內容,感慨道出我國公共醫療體系根本不惜才的情況。
這名曾在馬大醫藥中心和衛生部服務的醫生分享說,他曾在英國頂尖學府劍橋大學,從事為期2年的臨床研究工作。
最近他回馬的初衷,是真心希望可結合在國內的臨床工作經歷和國外的臨床研究經驗,尋覓重回我國公共醫療領域服務的途徑。
「若我願意,我可輕易在國內私人領域得到任何普通醫生或駐院醫生的工作,但那與我的長期職業生涯規劃不符。」
他披露,回馬後曾到一家本地大學的教學醫院面試,之後耗時數月等待結果,並曾多次向院方跟進,卻不獲回應,直到8月才終於收到院方的聘用信。
「但那(聘用信闡明的職位)是駐院醫生最低的『UD10』等級,薪酬總額大約是5800令吉,差不多等同於國內一家泰國餐廳廚師能賺到的工資。」
艾曼蘇克里早在6月已決定到愛爾蘭一家頂尖私立醫療集團任職,並在那裡獲得等同於國內「UD48」至「UD52」高官階級的職位,享有更高薪酬。
「我提及這點不是為了炫耀,而是想強調我的技能和所經歷的培訓,在不同國家所獲的認可差距很大。」
不應貼「不愛國」標籤
艾曼蘇克里指出,若大馬無法尊重和留住醫學界人才,那當一眾醫生選擇離鄉背井,到他們的技能受到重視和犧牲有所價值的國家服務時,不應被貼上「不愛國」的標籤。
他披露,他是在2天前才收到本地大學教學醫院志期8月7日的聘用信,被院方聘僱擔任「UD10」級別的駐院醫生。
「還未扣稅的月薪5000令吉要如何生活?這完全不合理。救人性命、改善人類健康的工作,卻得領取這種莫名其妙的工資。」
他語氣嘲諷地說,交由眾人評價大馬是否應如此對待如他這般仍算「年輕」的醫學界人才,而且他在衛生部的前同事,即使已獲轉正和服務超過5年,卻仍然困在「UD10」和「UD11」級別。
他自認從未看不起大馬的大學教學醫院,反之其實得益於作為大學醫院顧問醫生的幾位前上司慷慨的專業推薦,助他到海外拓展職業發展,並一直心懷感激。
「然而,我在耗了多年時間、精力和個人資金,到國外積累技能與經驗後,卻換來被祖國這樣『珍惜』我。」
「那請告訴我,我選擇留在國外,而被貼上『不愛國』的標籤是否公平?還是說這個體系本身就沒重視本地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