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為什麼寧願背個背包,也不肯用行李箱?看完長知識了

2025-07-11     武巧輝     反饋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274/22749935.avif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留意過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旅遊途中,見到的那些外國遊客,尤其是歐美人,幾乎都是背著一個大書包,卻從不拉行李箱,無論男女,個個背的包都快趕上半大孩子高了。

他們難道不覺得沉嗎?

為啥寧願累得夠嗆也不用行李箱呢?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274/22749936.avif

其實啊,老外也想圖個輕鬆,但行李箱在很多國家用起來都特別麻煩。

這背後的原因,還得得從他們常去的那些地方的基礎設施說起。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274/22749937.avif

先說說路的事兒。

在國內出門,到處都是平平整整的柏油路,拖著行李箱走起來別提多輕鬆。

但到了歐洲就不一樣了,好多地方都是坑坑窪窪的石頭路。

要是沒親自拖著行李箱在這種路上走一回,你絕對體會不到那種想把行李全扔了的崩潰!用不了500米,那箱子軲轆一準掉。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274/22749938.avif

可是既然石頭路這麼不實用,那為啥不把路修的平整些呢?

其實真沒那麼簡單,在不少地方這麼做可是違法的!像在歐洲,腳下那些看似普通的石頭路,很多都是公元前500年以前古羅馬時期的文物。

歐盟成員國把歷史街區的道路列為不可移動文化遺產,嚴禁拆除或者大規模改造,這可是歐盟《文化遺產保護公約》里明確規定的。

而且,要是有人破壞了這些歷史道路,根據《文化遺產法典》規定,最高能判到5 監禁,還得罰6萬歐元呢。

拿義大利來說,全國有22000多個歷史悠久的老城區,裡頭全是石頭路。

想改造這些路可太難了,施工方案得讓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一起把關,難度可想而知,就跟在秦始皇陵下面修捷運似的,基本不可能動工。

所以啊,這些石塊路就只能保持原樣,行李箱在這兒自然就成了雞肋。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274/22749939.avif

當然了,就算你去的城市比較現代化,沒有那麼多悠久歷史的石子路,也別高興太早,交通環節還有更讓人頭疼的問題。

比如捷運里那一眼望不到頭的樓梯,足以讓拖著行李箱的旅客懷疑人生。

這時候你可能又會問,就不能修個電梯嗎?

答案還是不能,因為改造同樣可能觸碰法律紅線。

歐洲國家的很多捷運站都是歷史悠久的古建築,歲數比他們太爺爺都大。

給你說個冷知識,倫敦捷運早在清朝同治年間就有了,有些座位都被人盤出包漿了。

當初設計這些捷運站的時候,壓根就沒考慮過電梯這東西。

巴黎捷運14條線路里有9條被列為歷史建築,比如1900年通車的1號線。

按照法國《歷史古蹟法》規定,任何被列為歷史建築的捷運站改造都得經過文化部審批。

1989年羅浮宮捷運站想裝電梯,結果施工挖洞把周圍建築震出0.8毫米裂縫,工程直接停工半年。

1992年香榭麗舍大街捷運站裝電梯更麻煩,為了保護19世紀的馬賽克壁畫,電梯井道只能繞著走,工期一下延長了3年。

再碰上法國人三天兩頭鬧罷工,好多捷運站只能維持原樣,樓梯自然成了行李箱的通行關卡。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274/22749940.avif

好不容易過了交通這關,你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抵達了民宿或者旅店,迎接你的可能還有更高的樓梯。

很多歐美國家的房子建得早,而且絕大部分有一兩百年歷史的建築,所有權都在私人手裡。

在這種房子裡安個空調都得層層審批,更別說裝電梯了。

而且萬一裝電梯的時候不小心破壞了文物的一磚一瓦,那不好意思,修復的錢全得你自己掏。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274/22749941.avif

前面這些累都還好說,頂多就是腰酸背痛腿抽筋,休息一下就能緩過來。

但在長途出行時,託運行李的成本問題才是最讓人頭疼的。

歐美很多已開發國家區間車線路特別少,比如美國,鐵路線沒幾條,火車票還貴得離譜,一個小時的車程就要一百多刀。

歐洲的區間車更誇張,價格差不多是中國的6倍。

所以除非是自駕,大部分人出行都會選擇坐飛機。

但在歐美坐飛機可不比國內!大部分航班託運都得額外掏錢,帶個小行李箱就得花280多塊(40美元)。

要是行李多,價格直接翻倍漲,第三個箱子甚至要一千多塊(150美元)!碰上廉價航空更離譜,託運一個箱子起碼要400多塊(60美元)。

很多機票也就兩三百塊,算下來託運行李的錢比機票還貴。

為了不花這冤枉錢,老外們只能把家背在身上,背包也就成了他們的必備品。

​除了交通和住宿的不便、託運行李的成本,安全方面也得考慮。

國外經常有不法分子搶東西、偷東西,雙肩包背在身上就不會那麼容易被搶走,可拖著個行李箱,小偷估計都偷著樂,下手太方便了。

或許有人還是不解,那些能買得起私人飛機的富豪,為何也對大背包情有獨鍾,甘願加入背包客的行列?

這就不得不提到歐美獨特的文化審美了。

在他們的認知里,背包客從來不是窮游的代名詞,反而是酷的象徵。

背負著厚重行囊穿越荒無人煙的曠野,在未知的領域展開一場現實版絕地求生,這種充滿冒險與挑戰的旅行方式,正是歐美人心目中最具魅力的生活姿態。

劉奇奇 • 1K次觀看
宋霖霖 • 2K次觀看
劉奇奇 • 2K次觀看
武巧輝 • 1K次觀看
武巧輝 • 2K次觀看
劉奇奇 • 1K次觀看
劉奇奇 • 960次觀看
武巧輝 • 1K次觀看
劉奇奇 • 3K次觀看
劉奇奇 • 8K次觀看
武巧輝 • 980次觀看
劉奇奇 • 900次觀看
劉奇奇 • 5K次觀看
劉奇奇 • 2K次觀看
武巧輝 • 4K次觀看
劉奇奇 • 940次觀看
武巧輝 • 1K次觀看
武巧輝 • 2K次觀看
劉奇奇 • 3K次觀看
劉奇奇 • 2K次觀看
劉奇奇 • 5K次觀看
劉奇奇 • 2K次觀看
劉奇奇 • 1K次觀看
武巧輝 • 4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