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演員惠英紅,很多人能夠想到的兩個字就是"佩服",都說人生如戲,但是真正能把人生活成一部電影的演員,紅姐絕對算一個。
演主角有主角氣場,演配角又能恰如其分不奪人眼球地釋放光芒。
既能在大螢幕釋放光彩,也能不違和地做小螢幕的龍套演員,既敬業又專業,曾經數次拿到影后,這樣的一位演員,誰能不佩服?

3歲上街乞討,12歲當舞女,14歲就簽約成演員
1960年10月2日,惠英紅出生於香港,祖籍是山東青島,民族是滿族,本是山東諸城大戶人家,後來父親50年代帶妻兒逃難到香港,她3歲那年,父親一夜豪賭。
敗光全部財產,從豪富變為赤貧。
阿英3歲開始乞討,我們在老電影里見過的那種在香港街頭賣報賣花的小女孩,惠英紅是真的過過那樣的日子,12歲在夜總會跳舞想辦法養活自己,她在紅燈區的奔走,接觸的是妓女、賭徒、惡棍、地痞流氓。
童年的悲慘經歷,讓她提早學會察言觀色,也比同齡人更懂得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為了生計,父母把惠英紅的兩個姐姐和一個哥哥送到戲班,雖然戲班裡沒有工錢,但是他們管吃住,當年的戲班裡,全是窮人家的孩子。
成龍、洪金寶也是在這樣的戲班裡長大,14歲她就開始拍武打片。
在拍片中受各種各樣的傷,韌帶斷裂,膝蓋裂開,摔折一條腿。
用她自己的話說:相比較同時期的影星張曼玉、鍾楚紅,別人舒舒服服拍戲,我拍戲帶傷,天天都在挨打。

可是即便如此,很多年以後重新回想起這一段時光,阿英依然覺得自己是很幸運的那個人,因為從小就生的可愛漂亮,所以在紅燈區依然有很多大人願意買單,這樣回憶一下,其實從小到大的生活好像也沒有那麼難過,畢竟比起那些生的不漂亮的孩子來說,她已經非常幸運了。
惠英紅從小就是一個很有骨氣的孩子,因為從小吃了太多苦,受了太多難,所以對自己的人生有著非常強烈的渴望,她渴望成功,希望獲得幸福,12歲那年,她看到電影院門口《紅樓夢》的明星海報,就下定決心要做同樣的"人上人"。

17歲那年,她被大導演張徹看中,收為乾女兒,並且順利成為邵氏簽約藝員,月薪500港元。
其實那個時候做歌廳里的工作,每個月可以收入比當演員還要多三倍的工資,可是永遠都困在一個小舞台上不是惠英紅想要的人生。
阿英要成功,不靠枕頭,靠拳頭
雖然那個時候的阿英只有17歲,但是每天在後台化妝間聽見那些20多歲的姐姐們說這碗青春飯還不知道能吃多久的時候,阿英的心裡總是會有隱隱的擔心,她也清楚,舞女這份工作沒辦法做很長時間,所以哪怕工資變少了,她也一定要當一名演員,對他來說,這是一個不能放棄的機會。

她演的第一部戲是《射鵰英雄傳》,扮演苦命女子穆念慈,雖然算不上挑簾彩,也頗為引人注目。
在當時的香港影視圈,雖然阿英受到張徹的偏愛,但了解這個導演的觀眾應該都知道,在他的作品裡,男人才是鏡頭前的主角,女性角色不可能得到完美的詮釋。
而惠英紅之所以能夠在影視圈子裡立足,是因為她小的時候和那些武打明星們一起學過武打,影視圈子裡從來不缺長的漂亮的女演員,香港的影視圈子更是這樣,但是想要找一個會演戲,會打戲,又長得漂亮的女演員就太難了,所以17歲的阿英成為了香港影視圈不可多得的打女。

而當打女的路也不好走,她說,早期圈中流行女星要走紅,不是靠枕頭就是拳頭。
而她,就是堅持靠拳頭、不靠男人送上來的枕頭。
當時香港武打片技術粗糙,設備粗糙,美工粗糙,甚至演員都很粗糙,但是唯獨打戲特別考究,每一個武術動作都可以被導演和武術指導,反覆琢磨修改十幾次,攝影機位也要一遍遍的嘗試推進來呈現最好的影片效果。
所以對於一位武打演員來說,在片場拍戲拍到傷痕累累,根本就是家常便飯。
惠英紅說,她的一輩子是別人的兩輩子
21歲的時候,劉家良推薦惠英紅出演《長輩》,擔任這部戲的女主角,惠英紅沒有辜負劉家良的賞識和自己的努力,影片大獲成功,21歲的惠英紅憑藉電影中精彩表演奪得了第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影后,這也是金像獎史上迄今為止唯一一個以打星身份獲得獎的影后。
原本應該是值得所有人都高興的事情,可是對於惠英紅來說,這個時候獲得的一切好像都沒有了應該有的光彩。
她演的電影一下子成為了全香港最叫座的,明明賺了一些錢,可是那些片酬她要用來支付全家人的生活費用,她只能一部戲接一部戲的拍。

惠英紅一躍成為香港最賣座的武打女星。
勤勤懇懇演了幾年戲以後,80年代至90年代,新香港電影的弄潮逐漸打來,很多年輕演員被發掘,鍾楚紅,王祖賢這些更年輕,更漂亮的女演員大家的夢中情人,海外歸來的年輕導演不認同惠英紅有演技,能演新潮電影。
就在這時,她的媽媽被查出患了阿茲海默症,至此,惠英紅所有的家人好像都已經走向了一個不幸的結局。
她的姐姐,小時候就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燒得毀容失明賠上後半生;
她的爸爸,在她當女主角的前一周猝然長逝,再也沒機會看她出人頭地;
她的哥哥,苦熬多年終於等到男一號,卻在開機前10天在家暴斃;
她的妹妹,從2歲就跟她一起在街邊乞討,一路風雨飄搖至今也沒有成家;
她的媽媽,年輕時是童養媳奔波操勞沒過上幾天好日子,老了又患上老年痴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