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歷史正劇是電視台的寵兒。
《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漢武大帝》《大秦帝國》系列等,皆是其中的佼佼者。
《大明王朝1566》則是通過網絡重播,實現口碑逆襲的典型例子。

然而,近些年受到「限古令」影響,這個賽道顯得略微冷清。
除了《天下長河》口碑尚可,很久沒有佳作問世。
在這樣的背景下,《風禾盡起張居正》在2023年立項之初便備受矚目。
近來終於傳出諸多好消息,據說男主角定了胡歌,有望年內開機。
一開始傳出是胡玫(後導演否認),據說現在是汪俊。

同時圍繞張居正的演員選擇和爭議,讓人難免心生疑慮。
這個主創團隊,能拍出一部優秀的歷史正劇麼?
01、幕後「鐵三角」值得期待
本劇改編自2002年發表的小說《張居正》,由著名作家熊召政創作,並於2005年獲得第六屆茅盾文學獎。
原著在現實主義的基調上,融入作者飄逸的筆法,為作品注入浪漫主義和古典文學的情調和韻味。
使張居正輝煌、悲壯的一生有了兼具真實和詩意的呈現。
胡玫雖然不是《風禾盡起張居正》導演,但她是歷史正劇賽道的絕對王者。


無論是合作唐國強的《雍正王朝》,還是搭檔陳寶國拍的《漢武大帝》,都是歷史劇的經典。
胡玫有著豐富的歷史小說影視化經驗,是將二月河小說改編成電視劇最成功的導演之一。
正因如此,胡玫和熊召政的組合,成為立項之初的最大賣點。
相比之下,汪俊在導演履歷上就稍遜一籌。
不過,他還是拍出過《蒼穹之昂》和《四世同堂》這樣的高分作品,且都是改編自有影響力的小說。
但在大眾的認知里,他始終還是以拍當代都市劇聞名,代表作是《小別離》《小歡喜》《玫瑰的故事》。

他在駕馭有宏大敘事的歷史題材時欠缺火候,如他2018年合作周迅的《如懿傳》,被批評角色塑造過於寡淡。
當然了,不是胡玫導演,倒也不是壞事。
尤其是胡玫自《喬家大院》後,她的作品一直在走下坡路,在《紅樓夢之金玉良緣》時期跌到了谷底。

這次跟汪俊搭檔的編劇是常江,她的代表作是《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虎嘯龍吟》等作品。
這位才女編劇的作品風格,是以歷史敘事創新、人物塑造的複雜化及現代價值觀的嫁接為核心特徵。
尤其是她對司馬懿顛覆以往的塑造,使角色擺脫過去「奸臣」的刻板印象,並賦予人物深刻、複雜的多面性。
用她解構歷史人物的才華,結合熊召政老師厚重的原著,這次改編值得期待。
幕後團隊中最大的明星當屬製片人與監製陳道明,由他和汪俊、常江組成的幕後「鐵三角」,值得期待。

當然,觀眾對陳道明最期待的還是表演,這位老戲骨能駕馭儒雅的知識分子、魅力熟男和威嚴霸氣的君王。
在本劇,按照年齡和角色適配度來推斷,他極有可能挑戰的歷史人物是嘉靖帝,即明世宗朱厚熜。
陳道明如果演嘉靖的話,難免會被拿來和《大明王朝1566》的陳寶國作比較,畢竟兩位都是這方面的專業戶。

兩個「嘉靖帝」隔空對決,實乃看劇一大幸事。
02、張居正由誰來演最合適?
儘管現在討論由誰來演張居正已失去意義。
不過追溯大眾對演員人選的討論和爭議,倒是能一窺民間對這位治世能臣的大致印象。

近幾年,跟「張居正」傳出緋聞的男演員不少,從陳坤、張頌文、羅晉到胡歌,都擁有不少支持者。
然而,呼聲最高的卻不是他們,是陳曉(原因放在後邊分析)。
根據《明史》記載,張居正是「頎面秀眉目,須長至腹」。
即他擁有修長的國字臉型,眉目清秀,鬍鬚長達腹部,兼具文人的儒雅與成熟男性的威嚴。
民間亦將他傳為「大明第一美男子」和「美髯公」。

那麼他們中誰的形象和演技,更符合歷史上的「張神童」呢?
首先做一個排除法,張頌文老師的演技毋庸置疑。
不過受限於年齡和外形條件,跟「美男子」還是有不小差距。
他在古裝劇《清明上河圖密碼》中飽受爭議,最大的問題不是演技,而是不適合。

相比而言,羅晉在外形上更匹配兼具儒雅和陽剛的權臣。
他43歲的年齡更是加分項,符合張居正改革時的巔峰期。
羅晉輸在缺少有代表性的同類作品,缺乏塑造複雜人物的經驗。
陳坤無疑是大熱人選,年齡適中,外貌更是古代「美男子」的具象化。
尤其是在《龍門飛甲》中,他被徐克開發出陰柔「廠花」的一面,塑造了一個陰險狠辣的權謀家和絕世高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