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母親在我和哥哥家輪流居住,每次到我家,她都要說一句沒家了

有人說:每個人的晚年都是一場災難,除了身體原因,還有老人心態上的因素。
深以為然!照顧高齡父母的生活,最大的困惑,不是生活壓力,而是父母的不知足。
明明子女對老人很好,老人卻看不到子女的付出,抱怨指責挑剔子女各種不好。
有些高齡老人在兒子家眉開眼笑,到女兒家就哭哭啼啼,痛訴命運不濟。
這樣的老人,只想自己的感受,不顧及女兒的心情,讓女兒備受折磨。
82歲母親每次輪到我家居住,總是長吁短嘆地說:沒家了。
在母親心中,只有在兒子家居住養老,才是自己的家,女兒的家永遠不是。
我去哥哥家看母親,母親總拉著我的手說哥哥有多孝順,對她有多好。
臉上一直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那一刻,母親的心是踏實喜悅的。
真希望母親到我家居住,也是這樣的心態,然而,總是事與願違。

我叫沈梅,今年56歲,退休6年有3200退休金,獨生女還未成家。
老伴比我大三歲,還有一年多才能退休,身體也不是很好。
我父親過世後,母親不願獨居,也不讓請保姆,本想在我哥家養老。
怎奈,哥哥的身體不好,嫂子還要照顧兩個孩子,實在忙不過來。
哥哥提議母親在我們兩家輪流住,每次一個月,到誰家母親把退休金卡給誰。
第一個月在哥哥家,第二個月我去接母親,母親哭天抹淚,哥哥很尷尬。
母親到我家,很少在客廳里看電視,而是在陽台上嘆氣,嘟囔自己沒家了。
最初老伴還勸說母親,說到閨女家也是自己家,母親還能破涕而笑。
到發退休金的日子,我問母親她的卡呢?母親說在我哥家,她的錢不能給女兒。
好說歹說半天,母親還是堅持自己的觀念,只能給我哥打電話。
我哥讓我別跟母親生氣,也別跟她要了,哥哥取出來轉存,再從手機里轉給我。
母親雖然不願到我家養老,但也承認我這個女兒有孝心,就是控制不住心情。
作為女兒,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滿足母親提出的要求,陪伴傾聽她的嘮叨。

母親這一輩子都為兒子而活,我哥結婚,母親傾盡所有,覺得是福氣。
有了侄子以後,母親更是不顧及身體,獨自承擔帶娃的活。
從斷奶以後,母親就讓侄子跟她一起睡覺,直到侄子上學。
等我家女兒出生,婆家遠,且婆婆身體也不好。
我想請母親幫忙帶幾年,等女兒上幼兒園就好了。
母親卻以侄子只喜歡她接送為理由,拒絕幫我帶娃,讓我自己想辦法。
就因此事,我家老伴的心裡也有隔閡,他嘴上不說,但從不主動去我家走動。
母親開始輪流養老,老伴也不反對,但也沒啥好情緒,能躲就躲出去。
他寧願在單位連續值班一個月,也不想在家跟母親相處,總說心裡彆扭。
也許,這就是跟婆媳關係一樣,女人喜歡把情緒表現出來,男人比較含蓄而已。
母親來我家居住,若趕上節假日,女兒從外地回來,她就整天追著我女兒絮叨。
說我女兒都多大了,還不找對象結婚生娃,還說不結婚,等老了都沒人管。
次數多了,女兒每次回家第一句話就問:「我姥姥在家嗎?」
若在女兒連家都不回,我母親還要追問我,放假了,女兒為啥沒回來。

在母親輪流居住的這三年里,也讓我覺醒,懂得未來如何養老。
如何做個不掃興且知足的老人,不要讓自己成為女兒的腥風血雨。
人老了,本可以活得通透快樂,無欲無求,無思無它。
卻因老人內心的執念,認為在女兒家不如在兒子家踏實。
不論女兒如何對她好,母親的心永遠是在我哥身上。
閒來無事,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只喜歡在陳年舊事,恩恩怨怨地折騰。
即使享受著兒女的照顧和孝心,依然把自己過得不開心,說些讓子女難過的話。
母親每次看到我家老伴在不家,就會小聲問我:「他還生氣當年我沒幫你們?」
誰說老人糊塗忘事,多年前的瑣碎雜事,她心知肚明,卻還要別人以禮相待。
母親在我哥家,「懂事」的跟小孩子討好大人一樣,到我家就讓我對她言聽計從。
稍有怠慢,母親就嘮叨,自己的家才是家,女兒的家永遠不是家。
總把那句「沒家了」掛在嘴邊,聽得多了,誰心裡都膈應,不舒服,還不能說。
母親對我的期望過高,自然也就失望越多,她的不開心來自內心的不滿意。
而我的累來自我太想讓母親的晚年快樂,卻總被母親的負面情緒消耗。

按說母親身體能自理,比同齡人好很多,退休金也不少,還有存款保駕護航。
本該快快樂樂心平氣和地享受晚年生活,就因無事可做,沒有自己的愛好。
整天挑剔我這裡不好,哪裡不對,年輕時不好好讀書,工人崗位退休。
有時說到激動處還會直接說出,傷人心的話,你說她是有意的,似乎又不像。
你說她無心,卻是句句直戳人的心,疼的我不知所措,她還覺得我不夠孝順。
若母親有自己的愛好,每天能幹自娛自樂,有事可做,就會讓子女沒後顧之憂。
父母愛子女,子女孝順父母,本來都是帶著愛來陪伴,卻被老人的執念破壞。
明白這一點,我學會了不與母親共情,只照顧飲食起居,有病就醫,生命安全。
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盡到做女兒的責任,對於母親的任何負面情緒,我只接納,不尋求任何改變,儘量讓自己不被母親影響。
對此大家認為我這樣做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