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精華就在這三個字,誰記住,誰得福!

2020-11-28     曹強育     反饋

《金剛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是一部開啟智慧、了脫生死的無上法藏。

《金剛經》的精華,就在「善護念」三個字。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把《金剛經》拿在手上護念,可一點都不高興,也講不出來為什麼不高興。 這就是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是「善護念」。 那到底什麼是念?如何護念呢?本文帶給您答案。

01 一切修行的基礎:善護念 什麼叫念?一呼一吸之間叫做一念。照佛學的解釋,人的一念就有八萬四千煩惱。煩惱不一定是痛苦,但是心裡很煩。 譬如,有人坐在這裡,儘管《金剛經》拿在手上,也在護念,他護一個什麼念呢?一個煩惱之念,不高興。 自己也講不出來為什麼不高興,連自己都不知道,醫生也看不出來,這就是人生的境地,經常都在煩惱之中。 煩惱些什麼呢?更多時候是「無故尋愁覓恨」,這是紅樓夢中的詞,描寫一個人的心情。 每個人都是如此,「無故」,沒有原因的;「尋愁覓恨」,心裡講不出來,煩得狠。結果呢?一天到晚怨天尤人。 人的心念,一念之間包含了八萬四千的煩惱,這就是我們的人生。 解脫了這樣的煩惱,空掉一念就成佛了,就是那麼簡單。但是在行為上要護念,要隨時照顧這個念頭。

「善護念」是一切修行的起步,也是一切佛的成功和圓滿。這個主要的問題,就是《金剛經》的一隻金剛眼,也就是《金剛經》的正眼,正法眼藏。

真正的修行困難在什麼地方呢?就是「善護念」。 真正的修養,不管在家出家,只有三個字:善護念。 《金剛經》在說大般若的修持,這個般若不是純粹的般若,他講的是般若的體,就是道體,及見道之體的修行方法。

開始先告訴我們,如何是修戒的般若,就是「善護念」這個要點,由開始發心修行到最後的成佛,就是靠善護念。

02 善護什麼念? 無住,過去了就過去了。無住就是定,善護念就是戒,金剛經的般若本身就是慧,這是拿戒定慧的道理,來說明金剛經的本身,般若法門就是如此。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善護此念就是持戒。

《金剛經》又說「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這句話更嚴重。怎麼樣叫忍?這個忍在佛法修持里是一個大境界。 經云:「一念初起,無有初相,是真護念。」

《金剛經》只有一句話,你懂了就悟道——「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一切修行法門只有兩個字「護念」而已。

起心動念要處處看清楚,能清楚自己的起心動念,八萬四千法門就是這句話「善護念。」 護念到「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護念到「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才是善護念。

所以,經上說「一念初起,無有初相」,念頭一起就像水上的泡沫一樣,隨起隨空。「是真護念」,這樣就解了真護念,也是真無心。

達摩祖師到中國來傳禪,修行方面有四句話,大家一般不注意,「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外息諸緣,放下外面的一切,隨時如此;內心無喘,為什麼用這個喘字?

喘氣,我們普通認為是呼吸,內心靜止了,呼吸也住了,心氣一住了,念也住在息的境界上,一切雜念妄想都住了,就是內心無喘。這個就是金剛經的善護念。

心如牆壁,不是得了心臟病狹心症,是內外隔絕了,外面環境再吵、再亂,沒有關係,自己內心依然清凈,所以心如牆壁就隔離了。

心出家了,那才是真出家。 永遠照顧自己的起心動念,不動壞念頭,乃至「不動念」,意念如如不動。

《金剛經》的精華,就在「善護念」三個字。

請您隨喜轉發分享,弘揚佛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