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明的爸爸和媽媽離婚了,兩個人是相親結的婚,當時覺得各方面都還不錯,觀念也差不多,又剛好到了要結婚的年紀,就趕緊結了婚,也就是俗話說的閃婚了,但是沒有經過仔細了解的婚姻,真的是不行。
兩個人結婚後,爆發出各種矛盾,觀念不同,習慣不同,就算是分配家務也會產生分歧,媽媽堅持兩個人都要做,而爸爸卻大男子主,覺得女人就是在家裡做家務,照看孩子的男人是出去掙錢的,他不會去做那些家務什麼的。

爸爸也從來都不下廚,如果媽媽不做飯,他寧肯點外賣,封建主義的君子遠庖廚思想,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幾年過去了,他們有了張小明,本以為有了孩子會好一點,可是最後發現根本不行,有了孩子矛盾更多了,對孩子的教育方面分歧更大了。
兩個人漸漸貌合神離,誰也不願理誰,張小明還小,應該處在一個和諧一點的家庭環境里,但是在現在的這種家庭里,根本就不能帶給他一個好的環境,爸爸媽媽整天吵架,不是摔東西就是大聲吼,不可避免的會遷怒於張小明。
張小明雖然小,但也能看的見爸爸媽媽是在吵架,最後兩個人忍受不了彼此了,商量之後和平的離婚了,張小明的爸爸愛自由,想有新的戀情,不想帶著張小明這個拖油瓶,所以就把張小明給了媽媽,媽媽很愛張小明,想給他一個健康的正常的家庭環境。

所以在離婚後,很快認識了另一個男人,這個男人特別的紳士,溫柔體貼,最重要的是他對張小明很好,真的是拿張小明當自己的孩子看待,所以媽媽考慮再三之後,終於決定嫁給這個人,他就成為了張小明的繼父,繼父帶來了一個小女孩,他也是第二次婚姻了,兩個家庭重新組建。
一天繼父出差回來給了張小明四塊巧克力,只給了親生女兒一塊,張小明非常開心,誰知道媽媽看見丈夫的女兒咬下口後傻住了,翻了翻垃圾桶,臉色立馬就變了,臉色很臭,好像別人欠了她錢一樣,接著媽媽就去找繼父,張小明就聽見兩個人在屋裡吵架。

接著媽媽摔門出來,回頭說了一句離婚,其實張小明的媽媽自從結婚之後就發現後爸這個人表里不一,他一開始的時候對張小明很好,但是結婚之後卻對他不怎麼樣,她已經忍了很久了,這次的巧克力事件是導火索,給張小明的巧克力確實是多,但都是非常廉價的。
張小明還以為繼父對他多好,卻不知道繼父給自己孩子的,是非常高檔昂貴的一塊巧克力,包裝就是外國進口,雖然少,但能買張小明的這樣的巧克力幾百塊,這下子張小明的媽媽才終於忍不了了,像他提出了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