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茶不涼!重症離世後26名同學代他贍養雙親,經濟不好仍捐款「苦過才懂難處」:失去1個兒子您還有26個子女

2020-11-24     曹強育     反饋

打工的這些年,蔣忠際遇不順,父親的買賣也越做越差。周大偉發現,蔣忠的性格漸漸變了:不怎麼與外人往來,在不熟的人面前很少說話;只有和哥們一起時,才會「稱兄道弟」「張牙舞爪」,像小時候一樣開朗。

周大偉感覺,他就像一根刺,「你來回地磨,刺就沒了,就光了。」

2016年,鼎功橋中學1991屆畢業生25周年聚會,蔣忠也沒來參加,當時正是他日子難過的時候——前一年,母親中風癱瘓,父親開始出現阿爾茲海默的症狀。為了照顧父母,他不得不放棄接手不久、剛有起色的食堂生意,領著妻兒回到老家。

鼎功橋村所在的安沙鎮歷來是養豬重鎮,蔣忠決定學人養豬。他從起豬舍、進豬苗、買飼料做起,兩三年間,豬就養到了100多頭,在農村散戶中小有規模。

但就在此時,蔣忠被湖南省腫瘤醫院確診為黑色素瘤晚期。王獻萍在手機上查過,有報導說這是「癌中之王」,基本沒有有效治療藥物,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到5%。

籌錢救人

雖然想到要幫蔣忠籌錢,但在錢的問題上,周大偉同樣力不從心。

1991年初中畢業後,他第一次走出長沙,坐了一天一夜火車到北京當兵。23歲退役後,又在北京開過餐館、去國企管過後勤,但公司最終倒閉。2014年前後,他重回長沙開公司,賠了不少錢,現在基本靠打零工度日。

說起這些,他神態輕鬆,像是在講別人的故事。

但與王獻萍相比,周大偉似乎更能理解蔣忠的不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蔣忠堅持認為自己得的是腫瘤不是癌症,王獻萍覺得他病入膏肓,人已經「傻了」。但在周大偉看來,蔣忠是不敢接受事實:作為一個男人、一個家的頂樑柱,他死了,家裡老小怎麼辦?

在同學的提議下,周大偉決定向初中同學募捐。2018年6月底,他在鼎功橋中學1991屆同學群裡發出資訊:蔣忠同學身患癌症,父親得了阿爾茲海默病,母親癱瘓在床,無錢治療,希望大家慷慨解囊。

7月26日下午,王獻萍和兒子小晨在家,中間為蔣忠的堂兄。新京報記者 張惠蘭 攝

當晚11點半,一直沒顧得上看微信的李迎接到同學電話,「說蔣忠快去世了」。

李迎今年45歲,圓臉盤,熱心腸,大嗓門,很有湖南女人的爽快勁兒。她與蔣忠不同班,沒什麼往來,只依稀記得他的名字和相貌。

李迎也經歷過苦日子。初中畢業後,為了供弟弟念書,她先到長沙市的一家商場站櫃臺,又到岳陽市的一家石油公司做了幾年出納,後來還在深圳開過飯館。2003年,她回長沙幫人銷售瓷磚,如今已有了自己的瓷磚公司。

李迎記得,日子最難時,她到廣東湛江走親戚後要向別人借錢才能回家。回程的火車她只買到站票,一個人抱著出生不久的女兒、拖著六七個行李,被人擠在車廂的過道裡。

「後來上來一個學生,掏出學生證給我看,說大姐你去補票,我給你看孩子看包。」20多年過去了,她仍記得那個學生叫溫威,來自「湖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現湖南警察學院)。從長沙站出站時,溫威還塞給她200塊錢。

得知蔣忠患病的消息後,李迎當晚就在朋友圈發起籌款。一天內,一兩百名微信好友發來紅包,總計14000多元,捐款人裡甚至還有客戶的親戚。

2018年6月30日一早,李迎、周大偉、楊健等十幾名同學帶著近5萬元捐款來到蔣忠家。彼時的蔣忠瘦到眼窩凹陷,長著瘤的腿腳「就像一根枯樹枝插在肉裡面」。

蔣忠給大家看他剛熬好的中藥,量很大,盛在直徑約30釐米的瓷缸裡,苦味沖人。但他沒把自己的病當回事,想的都是怎樣掙錢養家。「他說最近豬肉行情好了一些,打算再進一些豬苗。」楊健說。

26個同學的5年贍養計畫

癌細胞發展,遠比蔣忠的預期猛烈。

2019年,同學代表到醫院看望蔣忠。

2019年7月1日,周大偉在同學群裡發出一段15秒的小視頻:蔣忠把兒子小晨叫到病床前說話,小晨一邊聽一邊抹淚。

雖然聽不清兩人說了什麼,但李迎對著視頻看了半小時。第二天上午,她就和周大偉等人趕到醫院,當著王獻萍的面向蔣忠承諾:你的爸爸媽媽有我們這些同學照顧,百年之後你要放心。

為了讓蔣忠明白這些話不是說說而已,李迎在他耳邊大聲重複了兩三遍。

7月3日,李迎在同學群發出消息:從2019年10月起,每月月底前向蔣忠父母送上2000元贍養費,幫老人安享晚年;贍養計畫暫定5年,有意向的同學均可加入。

「我當時想,2000塊錢可以保證基本生活所需,負擔(蔣忠)父母親的藥費。」李迎說,但每月的錢不能太多,否則可能會讓蔣忠家人形成依賴。

至於5年的贍養時間,李迎說,是怕一下把計畫定到老人百年會讓大家負擔過重。「5年之後,我怎麼知道還有多少人跟我一起幹呢?」

第一個報名的是楊健。他是個身高將近一米八的大塊頭,沉默寡言,感情豐沛,耳根子很軟。他顧不上考慮多少同學加入、自己分擔多少錢,就在群裡接龍報名。

與其他同學相比,楊健家境一般。大部分同學在長沙縣城、甚至長沙市區買了房子,他卻一直無力負擔。

作為一名獸醫,2019年的豬瘟疫情將他的收入削去大半。以往,他每月給牲畜看病就有七八千元,多則上萬。但豬瘟後,請他為牲畜看病的人越來越少,他不得不到長沙市內的一處街道應聘外聘城管。兩份差事加起來,每月收入大約6000元。

44歲的女同學廖靜也加入了。她與蔣忠上學時並不同班,這些年偶有往來,蔣忠的兒子還在她開辦的幼稚園裡讀過一年。

整整一年,廖靜都緩不過來,常在夜裡哭,哭到枕芯被淚水浸濕變黑。出去逛街,她不敢買反季衣服,怕撐不到穿新衣的時候;走在路上,看到別人家夫妻散步,她會想到「說不定明天早晨就有一個起不來了」。

好在幾個閨蜜、同學常常叫她出門聊天、散步,拉著她走出陰霾。「在你最困難時,別人拉你一把和踩你一腳,感受都是刻骨銘心的。」

還有一些同學的加入,令李迎、楊健等人意外,比如黃秀清、羅偉。

黃秀清是同學中少有的上過大學的人,如今是一名註冊稅務師,已在廣州定居多年。除了2016年的畢業25周年聚會,她和同學們幾乎沒有來往,甚至記不清蔣忠是否與她同屆。但人到中年,蔣忠的故事觸到了她的軟肋:「我當時覺得好可憐,因為自己也成家立業了,就想到這個家怎麼得了?」

羅偉在長沙市某街道做外聘城管,每月收入4000元,妻子打零工收入不高,孩子還在上初中。上學時,他和蔣忠關係不錯,但畢業後多年沒有聯繫。看到群裡的消息,他沒怎麼考慮就加入了,「2000塊錢這麼多同學攤,就是兩包煙的事。」

原定的招募時間是7月到9月,但資訊發出不到兩天就有26位同學報名,平攤下來,每人每月77元。2019年7月4日下午,李迎等人提前截止了報名時間,為這個特殊的微信群取名「與愛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