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婚現象有人說是80後的普遍現象,它體現出一代人追求的生活方式觀念,是給自己帶來幸福的一種捷徑。
或者說是物質經濟生活快速聚集的手段,充滿著刺激的婚姻形式,年輕人的開放搞活的思想生活方式,
進一步發展趨向於一種的社會普遍性,是這部分人大膽嘗試的現代婚姻觀念更新。下面要說的這對小夫妻惹人羨慕,閃婚後實現了「愛情麵包」雙豐收!
他們相差11歲,認識27天就不顧父母的反對,選擇閃婚。
可看上去如此「叛逆」的兩個人,嚮往的卻是平淡相守的鄉野生活。
在養花種菜、柴米油鹽的日子裡,他們找到了朝朝暮暮的浪漫與永遠。

「我負責賺錢養家,你負責貌美如花。」
說出來只是老掉牙的情話,但真的身體力行做出來,卻是獨一無二的浪漫。

這對夫妻就住在杭州富陽的龍門古鎮,遠望是青山蔥郁,住的是白牆黛瓦。
顧先生和童小姐,還有他們11個月大的孩子,就在這個安靜的村落裡,過著鄉居生活。

你以為他們是一對普通的當地夫妻,其實兩人相遇相愛的過程相當「離經叛道」。
他們相差11歲,卻在認識27天之後,才第三次見面,就頂著父母強烈的反對聲,義無反顧地閃婚了。
更有甚者,他們雙雙放棄了大城市體面的工作,去鄉下開了家麵包店,過上了養花種菜的佛系生活,一過就是3年。

忙時, 在自己小店裡一待就是一天。

閒時搬一把竹椅,
簷下聽雨也是小小的浪漫。

孩子還小, 兩個人帶孩子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但哪怕只是學會了給孩子剪頭髮, 都是難以言喻的成就感。

選擇了和大多數人逆向的生活方式,但他們卻越過越安心,
內容未完結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因為顧先生和童小姐都不是一時衝動,而是早已追尋這份歲月靜好太久。

在鄉居之前,童小姐是一個一心拼事業的女強人,她學的是服裝設計,剛上大一的時候,就開始自己創業。 大三的時候,大部分同學還要每個月伸手向家裡要生活費,但童小姐已經賺了錢買了房子。
事業最好的時候,她同時擁有三家店鋪,父母都以這個女兒為傲。 但與此同時,童小姐心裡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她開始不斷問自己:這樣的生活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還是只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社會的成功標準而已?

為了解答心中的困惑,她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於是開始了一場長達一年的旅行,走過了一萬兩千公里。 她去過很多不同的國家,在途中遇到了很多人,他們都過著各不相同的生活。 原來生活不是只有一種答案,這世上很多人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著。 童小姐想起了自己10年前的夢想,回到鄉野做一個「村姑」,生活裡有藍天白雲,有野菜鮮花。

原本童小姐打算回到自己的家鄉千島湖,但一次偶爾的機會,她去了龍門,看到了半山腰的一棟白牆黛瓦的房子,周圍沒有其他人家,吃的是自己種的菜,喝的是涓涓流下的山泉水。 這裡符合她對鄉居生活的全部想像,於是她毫不猶豫就租下了這棟房子,在這裡定居下來。

童小姐養了幾隻小狗,幹活的時候會在旁邊撒歡打滾,日落而息,它們就跟在她身後一起回家。
最大的煩惱是昨天剛種下的菜秧,早上一看被過路的鳥啃得七零八落,於是自己手動做一個稻草人,屹立在菜園裡。

一年的時間,她過著最簡單的生活,並且怡然自得,這時,愛神也悄悄降臨了。
顧小姐和童先生是在網上認識的,顧先生在會計師事務所做審計,但其實他真正喜歡的是烘焙,一直想開一家麵包店。

因為對鄉居生活的濃厚興趣,儘管兩人年齡相差11歲,但還是相談甚歡。

第一次見面是初冬,顧先生拿著自己的相機,來村裡拍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