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冷天來了!最強冷空氣登臺!這天低溫急凍14度,一圖秒懂最冷時間,厚衣服趕緊拿出來

2020-11-23     曹強育     反饋

天氣驟冷,我們的免疫力容易下降。稍有不慎,感冒病菌就會趁機侵襲。「飲食方」裡第一個強調的就是蛋白質的攝入。蛋白質是抗體的物質基礎,而抗體可以幫助人體與外界「異物」作鬥爭,維持正常免疫力。

特別推薦每天吃一把豆,即30~50克黃豆、黑豆或青豆等,輕輕鬆松就能攝入豐富的蛋白質,且不會額外攝入膽固醇。

入秋以來最強東北季風即將報到,中央氣象局今天表示,預計27日東北季風增強,屆時中部以北低溫落在攝氏18度到19度,空曠地區更可下探攝氏16度到17度。

秋老虎的天氣型態過去之後,緊接而來的是東北風影響的天氣型態,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天傍晚過後東北風增強,桃園以北高溫將只剩下23度到24度左右,跟今天白天出現30度高溫相比,驟降7度左右;中南部則沒什麼影響。雨勢部分,預計到24日前受到東北風影響,桃園以北、基隆北海岸、大臺北山區跟東半部有局部大雨機率。

氣象局說,25日到26日東北風減弱,溫度回升,北台灣高溫可來到26度,雨的部分只剩下東半部地區會有零星短暫陣雨,屬於一個小空檔。不過,27日起東北季風增強,將是入秋以來最強的東北季風,屆時將會轉為濕冷的天氣型態,中部以北、東北部的低溫來到18度到19度,空曠地區甚至有機會下探16度到17度,中南部影響較小。氣象局說,預計27日開始的這波東北季風將會影響到29日或30日。

氣象專家吳德榮則表示,最新模式模擬顯示,28日晚間至30日清晨及夜間,氣象局的最低氣溫將降至17度以下,平地將出現14、15度左右的最低氣溫,是入冬以來首波符合「東北季風」定義的冷空氣;不過,模式模擬仍會持續微調,應繼續觀察。

冷空氣來襲,怎麼吃才健康

天冷時,人的食慾大增,自製力較差者很容易吃多,以致於超出脾胃承受能力。這種情況,通過清淡飲食、多吃蔬果等辦法就可快速緩解。

>>低鹽飲食

成年人一日鹽的攝入量建議不超過6g。少吃醃制薰制食品;臨起鍋時再放鹽調味來控制鹽的用量;使用蘸料碟,如白切、白灼等烹飪方式減少鹽的攝入。

>>堅持攝入水果

水果中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和多酚類植物抗氧化物質等有益健康的成分。所以,冬天也應該堅持攝入水果,而且應注意「適量吃」和「吃多樣」,如果怕涼,可以適當加熱,或者提前拿到溫度高一點的環境裡放到能接受的溫度再吃。

>>應季養生食品

冬季飲食應多選含有優質蛋白質與有防寒保暖作用的食品,如雞肉、牛肉、羊肉、蛋類,核桃、栗子以及桂圓、紅棗等甘溫食材,這些都是很好的冬季應季養生食品。

>>多吃黑色食物

黑豆、黑米、黑芝麻、紫甘藍、紫薯、藍莓等紫黑色食物中富含的花青素是一種強抗氧化劑,它能夠預防癌症,增強血管彈性,還可保護視力。因此,多吃黑色食物對於預防冬季多發的心血管疾病也能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