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一直都有「兒大避父,女大避父」的說法,但是真正實施的家長確實少之又少,對孩子來說從小建立「性別意識」是非常重要的,這樣能夠有效地保護孩子也能避免一些讓人無法接受的事情發生。

王女士滿面愁容的敲開了家庭育兒專家的診室大門,向專家傾訴了自己面臨的家庭難題,希望得到專家的指導和幫助。
其實王女士的家庭還是很美滿的,她和丈夫年輕時從農村進城打工,靠著兩個人的努力奮鬥在城裡買房紮下了根,並生養了一對可愛的兒女,因為能力有限,王女士家的住房面積比較小, 從小就是讓兩個孩子在一間臥室的同一張床上睡覺的,粗心的王女士並沒有意識到隨著兩個孩子漸漸長大, 同床而居已經不合適了。

現如今已經15歲的女兒出落的亭亭玉立,和比自己大一歲的哥哥關係很好, 但是這種"好"卻成了王女士的苦惱。

"我只想嫁給哥哥"
在女兒無數次無意間將這句話當著父母的面講出後,王女士開始發覺了兄妹二人之間的不對勁, 女兒和兒子關係好到有點曖昧,正值青春期的兩個人經常依偎在一起竊竊私語,而女兒看向哥哥的眼神也充滿了少女的情思, 這"變味"的兄妹感情著實讓王女士和丈夫難以接受。

專家在聽完王女士的講述後也覺得兄妹倆的感情已經走向了"偏離"的道路, 兄妹倆長期睡一房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生活方式,而王女士早年卻沒有意識到讓孩子分房而居的重要性,導致兄妹倆在情感萌動的年紀有了錯誤的情感認知, 如果現在不加以干預,很容易導致讓整個家庭都無法承受的結果。
首先,兄妹、姐弟如果長期沒有"性別界限"的生活在一起,很容易導致兩人產生越過倫理道德范圍的感情滋生,而 這種不被世俗所接受的感情會給雙方以及家庭帶來傷害。
其次,"無性別界限"的兄弟姐妹生活方式會讓孩子形成畸形的戀愛觀,即使成年後因為世俗的眼光而分別擇友開展戀愛關係, 也極易因為過分依戀的關係影響到彼此的戀愛生活。

現如今,很多家庭都希望"兒女雙全",也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完成了這一心願,但家庭中既有男寶又有女寶時, 作為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引導異性子女的相處和生活呢?
內容未完結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如何正確引導異性子女?
1、適齡分房
像王女士家出現的問題就是因為孩子小時候沒有適時為兩個孩子分床分房導致的,如果家裡有男寶和女寶,在孩子3歲左右就應該讓他們分床分房而居,條件允許的家庭應該給兩個孩子設立分部獨立的居住環境,而如果家中的居住環境有限,也可以暫時採用上下床的方法來隔離孩子的睡眠空間。

2、從小培養性別觀念
家有男寶和女寶,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性別觀念,通過親子共讀繪本或者小遊戲的方法讓孩子們明白自己的性別特徵,瞭解自己和對方是不同的,而在"性別"觀念搭建的基礎上讓孩子們學會"男女有別"要互相尊重,懂得適當避諱。

3、父母以身作則
"不越界"的父女和母子關係也可以引導男寶和女寶學會正確的與對方相處。"兒大避母,女大避父"的家庭觀念會無形中影響到子女,讓他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也應該有性別的"界限"。

"兒女雙全"的家庭應該是幸福而和諧的,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疏忽大意讓原本應該"親密有間"的兄妹感情"變味",給家庭帶來無法承受的後果。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