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又自卑,原來是你挖的「坑」!這些教育雷區,你踩過嗎?

2019-01-28     逄艷姬     反饋

知乎上有個很火的問題:從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有什麼表現?我們對網友們的回答進行了整理,主要總結出了這5點,快來對照下,看你家的孩子有沒有這些表現呢?

孩子缺乏自信的表現

怯場、怕生

在外走路很慢,低著頭,排隊從來不敢站最前面;

人多的時候儘量不動、不說話、不笑;說話聲音很小,不敢正視對方。

不敢拒絕別人

隨和,偶爾吃虧也總是默默接受;分東西時每次都拿少的那份,有人要東西直接給,很少拒絕別人。

害怕被人注意到

害怕別人看到自己優秀,也害怕別人看到自己出醜;被人夸和關注永遠受寵若驚,然後就會焦慮,覺得自己根本不配。害怕被人反問,喜歡一個人待著。

不敢嘗試

害怕失敗,所以不敢嘗試與努力,怕努力後依舊失敗;遇事悲觀,先想到失敗的可能。

凡事看父母臉色

別人說句什麼話,不敢直接回答,回答前都要瞥父母的眼色。

從這5大表現,我們仿佛可以看到一個小心翼翼、不斷退縮的缺乏自信的孩子,讓人覺得可憐又心疼,相信沒有家長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

其實一個人是否自信,絕大部分是由原生家庭帶來的童年經歷決定的。在童年時期能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愛、接納和支持,孩子才能變得自信。

當然,也有父母會問:我覺得我的做法沒問題,為什麼孩子還是一點都不自信呢?這個問題,蘭海老師將在本期的【蘭海說×超級成長】中回答你。

短片中,8歲的雨涵為何處處表現得如此不自信呢?實際上,這與媽媽對她的教育方式和與她的相處模式有關。

首先,舞蹈課是媽媽按她的想法來選的,雨涵被迫去上課,內心是抗拒的,在課上並沒有想要表現自己的動機。

另外,雖然雨涵鼓足勇氣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但屢次收到的都是媽媽的拒絕。如果她的願望與媽媽的不一致,最終都是媽媽成功、孩子爭取失敗,孩子無法實現自己的願望。

最後,雨涵在生活中完全沒有選擇權,小到穿衣服,大到上興趣班,都是媽媽來做選擇,孩子的實踐機會基本都被剝奪。

在中國很多家庭,家長既希望孩子能獨立思考、自信大方,又希望孩子能乖乖聽話,但這其實是矛盾的。一個處處聽話的孩子,又能有多少自信呢?

相比犯一些生活中的小錯誤,孩子的自信心更需要從小培養,長大後再做補救,往往就事倍功半了。

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中說:兒童的自卑感是一種普遍存在的事實。孩子們身體弱小,必須依賴成人生活,而且一舉一動都要受成人的控制,所以他們會有普遍的自卑。

如果這種自卑感一直存在,便會構成個性上的「自卑情結」。幼年時期培養的強大自信,會使孩子長大後鼓足勇氣,勇敢地戰勝困難,而不致自暴自棄。

關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蘭海老師給父母的建議,主要有這3點:

第一,在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們在生活上自己拿主意。比如,關於穿衣服、吃飯這種小事,在這些事情上,家長可以給孩子選擇的權力和犯錯的空間,孩子只有在親自的嘗試中,才能收穫最寶貴的經驗。

第二,在比較重要的事情上,與孩子一同討論,但更重要的是關注孩子的內心想法,跟隨孩子的願望和感受。

民主討論並不是走形式,如果孩子說的有道理,就要採取他的想法。如果每次討論的結果都是你獲勝,這會讓孩子感覺到:「媽媽永遠是對的,我還不夠好」,甚至是:「我又錯了」!

第三,給孩子更多話語權,虛心接受他們的想法。我們總認為自己的社會經驗比較豐富,懂的比孩子多,於是總認為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但這畢竟是孩子的人生,我們要給孩子表達的機會,認真聽他說的話,從他的角度去想一想,不要下意識否定他。

除了以上3點,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反覆給大家強調的「鼓勵」教育,讓孩子感知到你對他的肯定和信心。

說到鼓勵,我們不能只說「你真棒」、「你能行」這種千篇一律的話,不覺得太敷衍搪塞孩子了嗎?再和大家分享3個小建議,不讓鼓勵誇獎變「套路」!

孩子即將要做某件事——「信任」式鼓勵

如果孩子即將要對新同學自我介紹、要上台表演、或是要獨立做某件事,我們一定要告訴他:「寶貝,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跳好這支舞,因為你很用心練習了、平時表現也非常好」。通過這句話,孩子感受到了我們的信任,我們也對孩子進行了「獨立性」的授權。

孩子正在做某件事——「照相機」式鼓勵

家長就像照相機一樣,我看到什麼就說什麼。比如你看到孩子在打掃衛生,你就可以說:「寶貝,媽媽看到你打掃衛生,把桌子邊邊擦得好乾凈啊!」這會讓孩子感受到,你在關注他具體做事的過程與細節。

孩子做完某件事——「感謝」式鼓勵

把孩子當成同齡人,平等地感謝。同樣是孩子打掃衛生,結束之後可以說:「寶貝,媽媽謝謝你一起分擔家務,把家裡打掃這麼乾淨!」如果帶孩子出去坐車,他在車上沒有吵鬧,可以說:「寶貝,媽媽謝謝你,因為今天你在車上沒有吵鬧,非常講禮貌」。

孩子自信心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須經過無數次的重複和循環,才能培養出孩子自信的品質。只有我們真正地相信孩子,接納他、尊重他、鼓勵他,他才能真正地從內心產生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