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可慢性病患者卻反而增加?跟4個吃飯習慣有關

2019-01-03     柯山婭     反饋

民以食為天,吃飯可以說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雖然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養生意識也越來越強烈。

但是肥胖、三高、心腦血管等疾病的發生機率卻遲遲沒有下降趨勢,反而越來越高發。這是怎麼回事呢?

慢性病的發生與不良的生活方式、飲食方式有很大關係,今天我們一起來說說,吃飯時容易犯的4個錯誤:

1、吃飯不規律:

現代人工作生活壓力大,經常因為各種原因不能規律飲食。有時忙起來顧不上吃飯,餓著肚子工作;有時為了趕時間,吃飯狼吞虎咽;到了晚上有時間了,就會大吃大喝一頓。

其實這些都是不良的飲食習慣,長此以往會給腸胃造成很大的損傷。飢一頓飽一頓還會導致體內胰島素髮生抵抗,當胰島素敏感性下降時,就有可能出現血糖的異常,從而誘發糖尿病。

2、吃飯吃太飽:

老人常說,人要冷一點、餓一點才能長壽。其實這句話不無道理,吃飯吃太飽不僅會給腸胃造成負擔,引發胃脹、胃痛、消化不良等癥狀,同時還有可能造成熱量超標。

冬天運動量普遍較少,如果飲食不控制,大吃大喝,那麼很容易導致肥胖。而肥胖是萬病之源,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生都與肥胖有關。所以吃飯要吃到七八分飽即可,切不可吃到肚子撐。

3、吃飯吃太晚:

有些人白天工作太忙,沒有好好吃上一頓正經飯,等到晚上下班後,約上三五個好友出去喝酒、擼串,一不小心就吃到了半夜。

其實吃飯過晚也是非常不健康的,因為夜晚活動較少,多餘的熱量消耗不出去,一是增加肥胖的風險,二是吃完飯就睡覺,腸胃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同時也會影響睡眠。

4、吃飯口味重:

現代人越來越注重食物的口味,不管是燉肉還是炒菜,都要求色香味俱全。很多人認為餐館里的食物比較美味,其實很大原因是由於餐館里的菜油多、鹽多。

這兩種物質都是我們現代人肚子裡最不缺少的,過分追求重口味的食物不僅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還有可能因此引發冠心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

有研究發現,每天攝入食鹽的量超過6g,因冠心病死亡的人數將增加56%,因心臟病死亡的人數將增加36%。

所以說,食鹽能少吃還是要少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人每天的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g,食用油攝入量不超過25-30g。

大炮仙 • 930次觀看
大炮仙 • 250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