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力股無限,衝擊力十足的馬刺偏偏贏不了早就走下坡路的勇士?事實真的如此。本周末馬刺在NBA杯對陣勇士,是他們最近3天第二次和這支老冤家交手,無奈就跟上一場輸給勇士的方式類似,在庫里逆天獨得49分面前,馬刺所有的天賦和朝氣,都只能如殘花敗柳般凋敝,白白揮霍天賦,極不合理的攻防選擇,讓庫里用一次罰球准絕殺,就帶走了比賽。

打球不合理的罪魁禍首,當屬馬刺核心後衛福克斯,儘管福克斯全場拿到全隊第二高的24分,進攻端紙面上的貢獻僅次於文班亞馬,外線命中率更是高達50%,但末節幾次莫名其妙的低級失誤,直接葬送了馬刺的微弱領先。落後1分時的最後一攻,偏偏又對自己的終結能力迷之自信,既不找最穩定的輸出武器文班亞馬,也不把球分給位置更好的隊友,結果強投偏出直接導致了球隊的落敗。

馬刺的另一個不合理,就是不願意在高手過招的強強對話中多動腦,而是總想靠天賦直接碾壓取勝。比賽中馬刺憑藉年輕力壯、身高臂長的優勢,倒是貢獻了不少暫時性碾壓對手的名場面,比如欺負勇士沒高個子內線,頻頻祭出文班亞馬和科內特雙塔的名場面;再比如格林被對位到無語凝噎後的狂飆垃圾話,看似是馬刺占據了場上的主動。

可事實上你有內線無解身高優勢,我也有外線手感的不講道理。馬刺雙塔在場並不能完全發揮出內線和身高的優勢,反倒是勇士能將死亡五小的特長發揮到淋漓盡致,不僅在外線投得馬刺無可奈何,還總能依靠小快靈的轉長,頻頻完成搶斷反擊得分,馬刺全場20次的失誤,就很能說明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末節馬刺在一度握有將近兩位數領先的情況下,還是被頑強的勇士逆風翻盤。當然除了策略上的得當之外,勇士老油條們的江湖經驗,也在最兇險的時刻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格林被文班亞馬帽到失控後的飈垃圾話術犯,比如巴特勒故意在小年輕身上犯規送罰球,都是為了打亂馬刺連續得分的節奏,同時給自家核心庫里更多喘息的機會。

當這些盤外招逐漸發揮作用,庫里的外線手感又准到離譜的時候,一場看似強弱相對分明的較量,勝負的天平就會開始朝著不可思議的方向偏轉。隨著庫里又一次靠著豐富的經驗罰球並命中,幸運女神也開始眷顧處於下風的勇士。畢竟NBA的賽場上,勝利除了屬於強者,更屬於不放棄也更不願放棄思考的一方。

勇士面對馬刺總能笑到最後的另一層邏輯,或許還有歷史的夙願在。2017年季後賽,前勇士中鋒帕楚里亞故意墊腳重傷當時的馬刺核心倫納德,不僅導致後者賽季報銷,還導致了GDP時代的馬刺,徹底走向了消亡。當憑藉那個不太光彩的動作,實現了自己的迷你王朝,卻讓昔日的王者之師土崩瓦解的時候,勇士自然招致了不少罵名。

所以哪怕這已經是一段時過境遷的陳年舊事,哪怕始作俑者帕楚里亞早已退役,勇士也想用實力證明,當年自己在西部決賽淘汰馬刺,靠的絕不只是來自「髒髒包」的技能。而如今在雙方實力對比兩級反轉的情況下,每一次交手,都是勇士老將自證清白的好機會。可惜沒有親身經歷過那段恩怨的馬刺小年輕們,只能在不明所以的情況下,又一次被勇士莫名拿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