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會什麼?"蘇晴打斷了我,"不會把你的工資全部存起來,說是為了將來買房?不會說我一個女人不需要什麼開銷?不會說小宇的奶粉尿布都是她在買,所以我應該感恩?"
我腦中一片混亂。這些年來,我從未關心過家裡的具體開銷,以為把工資交給媽就萬事大吉了。
"那你為什麼不跟我說?"我聲音顫抖。
"我說了。"蘇晴的眼中湧出淚水,"結婚第二年,我就跟你提過,希望我們能自己管理財務。你說什麼?你說媽有經驗,讓我不要多想。"
記憶像潮水般湧來,我想起了那次談話,當時蘇晴確實提過這個建議,但我並沒有認真對待。
"小宇生病的時候,我身上沒錢,只能向同事借。"蘇晴繼續說道,"我想買件新衣服,還要看婆婆的臉色。我的工資也不高,除了自己的日常開銷,還要補貼家用,因為你給我的,根本不夠。"
07
聽到這裡,我癱坐在椅子上,整個世界都顛倒了。
"這三年來,我像個乞丐一樣生活在自己的家裡。"蘇晴的聲音哽咽了,"我不敢買貴一點的菜,不敢開空調,不敢給小宇買他想要的玩具,因為我知道,一旦超出了那五百塊錢的限度,我就會被指責為不會過日子。"
我想起媽經常夸蘇晴"懂事"、"不亂花錢",原來背後是這樣的真相。
"那外賣..."我聲音微弱。
"今天小宇想吃糖醋裡脊,我去菜場看了看,一斤裡脊肉要四十多塊。"蘇晴擦了擦眼淚,"我算了算,買菜做這道菜至少要七十塊,但是叫外賣只要二十五。你知道我選擇了什麼。"
我感到窒息般的羞愧。我的妻子,為了給兒子做一頓想吃的飯,竟然要在菜場算計每一分錢。
"你知道我最難過的是什麼時候嗎?"蘇晴看著我,"是小宇問我,為什麼奶奶總是說媽媽亂花錢,為什麼奶奶說爸爸賺錢不容易,媽媽要懂得節約。一個六歲的孩子,已經學會了用懷疑的眼光看待他的媽媽。"
這句話像一把刀插在我心上。我想像著小宇的樣子,想像著他對媽媽的不理解,心如刀絞。
"我不是不想做飯,我是不知道用什麼做飯。"蘇晴站起身,"你給生活費了嗎,陳遠?你真的給過嗎?"
08
我緊緊抱住蘇晴,眼淚不爭氣地流了下來。
"對不起,晴晴,我真的不知道..."我的聲音顫抖著,"我以為媽會把家裡照顧好,我以為你們什麼都不缺。"
蘇晴在我懷裡輕輕掙扎了一下,然後安靜下來。
"我也有錯。"她輕聲說道,"我應該更堅持一些,應該更勇敢一些。但是我怕,我怕破壞這個家的和諧,怕讓你夾在中間為難。"
我更加用力地抱緊她:"從明天開始,我們的財務我們自己管。我會和媽好好談談,讓她明白這個家的經濟應該如何分配。"
"真的嗎?"蘇晴抬頭看著我,眼中有了一絲希望。
"真的。"我堅定地點頭,"而且,我會每天早點回家,我們一起做飯,一起陪小宇。我要補償你這三年受的委屈。"
第二天,我和媽進行了一次長談。媽一開始很不理解,認為我們年輕人不會理財。但當我告訴她蘇晴這些年的難處時,她沉默了很久。
"我...我真的沒想到晴晴會這麼難。"媽的眼中也有了淚水,"我以為她不缺什麼,我以為五百塊夠了。"
"媽,我們需要重新安排家裡的財務。"我溫和但堅定地說,"這樣對大家都好。"
從那天起,我們家的生活發生了改變。我開始準時回家,和蘇晴一起買菜做飯,一起輔導小宇功課。媽也開始真正關心蘇晴的需要,不再僅僅從節約的角度考慮問題。
小宇最開心,因為他終於可以經常吃到媽媽親手做的糖醋裡脊了。
"爸爸,媽媽做的飯比外賣好吃多了。"小宇一邊吃飯一邊說。
我看著蘇晴,她的臉上又重新出現了新婚時那樣燦爛的笑容。
有時候,愛不僅僅是把錢交給家裡,而是要真正了解家人的需要,承擔起自己應有的責任。那個深夜的質問,讓我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家庭責任,什麼是真正的愛與關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