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預言:人類將面臨另一個危機,威脅全球,比病毒還難對付

2021-08-17     司馬懿     反饋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97/20978817.avif

Tips:如果沒有大氣,地表平均溫度就會下降到-23℃,而實際地表平均溫度為15℃,這就是說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提高38℃。對變暖影響最大的溫室氣體是水蒸氣,但它只會在大氣中停留幾天。 二氧化碳則不同,它會持續更長時間。 想要將全球溫度恢復到工業化前的水平,需要數百年的時間,海洋等天然水庫的吸收量是有限的。 大多數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來自燃燒化石燃料,當吸收碳的森林被砍伐並任其腐爛或燃燒時,儲存在裡面的碳就會被釋放出來,從而導致全球變暖。 自1750年左右開始工業革命以來,全球二氧化碳水平已上升了約50%,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已經達到了80萬年以來的最高值。同時,人類活動還會釋放出甲烷和一氧化二氮之類的其他溫室氣體,但它們的含量要比二氧化碳更低。 總的來說,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還是過量排放的二氧化碳。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97/20978818.avif

Tips:二氧化碳一般可由高溫煅燒石灰石或由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製得,主要應用於冷藏易腐敗的食品、作致冷劑、製造碳化軟飲料和作均相反應的溶劑等。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數據,世界溫度比全球工業化開始之前提升了大約1攝氏度。 報告稱,2015年至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在全球範圍內,2005年至2015年間,每年海平面平均升高3.6毫米。 當海水溫度上升時,海平面也會升高,但是現在,融化的冰川雪水匯入海洋已經成為了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 世界溫帶地區的大部分冰川正在消退,衛星記錄顯示,自1979年以來,北極冰川正在急劇減少,格陵蘭冰蓋也在以從未有過的速度融化。氣候變化同樣也會影響植被和陸地動物中看到。 比如植物的早期開花和結果時間,以及動物棲息地範圍的變化。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97/20978819.avif

Tips:覆蓋在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上的冰蓋。 格陵蘭冰蓋是世界第二大冰蓋。 由於全球氣候的變暖,格陵蘭冰蓋正處於融化過程中。大多數模擬表明,從1850年到21世紀末,全球地表溫度的變化可能會超過·1.5攝氏度。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如果繼續按照目前的趨勢,到21世紀末,地球氣溫可能會上升3-5攝氏度。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地球氣溫上升超過2攝氏度就會帶來危險和災難。 近年來,科學家們認為,應該將溫度升高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人類才會更加安全。 但科學家們依然表示,即使我們從現在開始大幅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這種影響仍然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那些大型水體和冰體可能需要數百年的時間才能脫離溫室效應的影響,而從大氣中去除二氧化碳則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97/20978820.avif

Tips: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現有45.5億歲,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 45.5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 除此之外,氣候變化的影響有多大我們還不能確定。 它可能導致淡水短缺,極大地改變我們生產食物的能力,並增加洪水、風暴和熱浪等極端天氣的出現,很有可能會給人類帶來傷亡。 隨著世界變暖,更多的水蒸發,空氣中的水分增加,許多地區將經歷更強烈的降雨,在某些地方甚至可能會降雪。 但在炎熱的夏季,內陸地區發生乾旱的風險會增加。 溫室效應帶來的風暴和海平面上升會導致更多洪水的發生。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97/20978821.avif

Tips:熱浪,是指天氣持續地保持過度的炎熱,也有可能伴隨有很高的濕度。 一些地區比較容易受到熱浪的襲擊,例如夏干冬濕的地中海氣候。熱浪可以因為高溫引起致命效果,特別是老年人。 由於棲息地的變化速度超過了物種的適應能力,因此可能有一部分植物和動物會滅絕。 世界衛生組織警告說,瘧疾、水傳播疾病和營養不良可能會威脅到數百萬人的健康。隨著更多的二氧化碳被釋放到大氣中,海洋對氣體的吸收增加,導致海水變得更酸,這可能會給珊瑚礁帶來重大的生存問題。 全球變暖還可能會導致永久凍土融化,從而釋放出大量甲烷,進一步加劇地球氣溫的上升。 我們人類應該做什麼我們的第一個目標應該是限制石油、碳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並用可再生和更清潔的能源替代它們,同時提高能源效率。 實現這一轉變的方式有很多,包括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決定都有可能影響最終的結果。 比如減少駕駛汽車和乘坐飛機的次數,選擇「綠色」能源的出行方式。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97/20978822.avif

Tips:介水傳染病water-borne infection disease是指通過飲用或接觸受病原體污染的水而傳播的疾病,又稱水性傳染病。 2017年,隆德大學的尼古拉斯撰寫了一項研究,對148項對氣候變化有所影響的個人行動進行了排名。 減少汽車的駕駛是個人可以採取的第一個最有效的行動,與步行、騎自行車或使用公共運輸工具等其他交通工具相比,汽車行駛造成的空氣污染更嚴重。有人會擔心新能源的成本太過昂貴,實際上,儘管當地情況會有所不同,但從趨勢上來看,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世界範圍內已經變得越來越便宜。 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的最新報告發現,再過不久,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能源、水電能等常用的可再生能源價格將與化石燃料相當,甚至比化石燃料還要便宜。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97/20978823.avif

Tips:新能源汽車是指採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 繼化石燃料之後,食品行業也是造成氣候變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肉類和乳製品行業。 肉類工業主要在三個方面促進了全球變暖。首先,奶牛打嗝時會釋放大量甲烷,這是一種溫室氣體。 其次,我們用玉米和大豆等食物喂養它們,這是一個非常低效的過程。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97/20978824.avif

Tips:奶牛是乳用品種的黃牛,經過高度選育繁殖的優良品種,中國的奶牛主要以黑白花奶牛為主。 最後,它們還需要大量的水、可釋放溫室氣體的肥料和大量土地,為了尋找到能夠飼養這些奶牛的土地,人類會砍伐森林,這也是增加碳排放的另一個原因。 如果我們將平時吃肉消耗的動物蛋白減少一半,那麼通過飲食排放的碳就會減少40%以上。 小結如今,氣候問題已經越發嚴峻,那些以為離我們很遙遠的事情已經逐漸成為了現實。 我們不能再繼續坐視不理,也不能將行動僅僅止於口頭,而是要身體力行地去愛護地球的環境。 這是全人類共同的責任,也是對我們人類自己的保護。

上一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