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慶華的心又不是頑石,對家人的愧疚讓他這次答應了妻子的請求。
兩個人在一家工廠流水線上剝五金產品的毛邊,剝一個一分錢。
做慣的老師傅能一天做幾千個,但熊慶華一天卻只能剝1百多個。
這又深深刺痛了他脆弱的自尊心。
他感到很絕望,這種毫無創意、像機器般的生活從來都不是熊慶華想要的。
乾了沒三天,熊慶華對妻子透露自己想回家的想法,付愛嬌勸他再堅持一下,好歹把車票錢掙出來。
「掙錢」兩個字點燃了熊慶華的怒火,他暴跳如雷: 「我為什麼要過這種毫無意義的生活?我屬於繪畫!」
他撇下妻子,獨自一個人回到村子裡。
當然,他免不了受到村民又一波的持續嘲諷,但這次,他還多了一個「吃軟飯」的名號。

熊慶華在村子裡、工廠里找不到一點自尊,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關進暗室,在紙筆間尋求一點高傲,一點成就感。
只有在畫布上筆走龍蛇,才能讓熊慶華感受活著的快樂。
【4】
2006年,距上次打工失敗已經過了3年,熊慶華再次坐車來到深圳。
與上次忐忑的心情不同,這次熊慶華躊躇滿志,熱血沸騰。
他打聽到深圳有一個叫大芬油畫村的地方,正在招工廣告彩繪的畫手。
那裡的廣告圖片他見過,難度不大,熊慶華對這份工作勢在必得。
顛簸數小時,終於來到了目的地。
熊慶華試探著走進一家廢棄的工廠,在這一二百平房裡,他看見數百位畫工擠擠挨挨的,顏料和畫布都雜亂地堆在一起。

這和預想的工作環境天差地別,熊慶華皺了皺眉頭。
但想到家中的老婆孩子,他還是按下不滿,去見了老闆。
老闆遞給他一張廣告廢紙,讓他臨摹一下,如果模仿得像,就可以留下。
這對繪畫多年的熊慶華來說,是小菜一碟,他準備大展身手,給老闆一個驚喜。
但當他把畫紙遞上去後,老闆只掃了一眼,就「啪」的一下,把紙甩在了熊慶華的臉上。
「這人的臉怎麼這麼紅,你會畫畫嗎?」
「你是來騙錢的吧,趕緊走!」
熊慶華被罵得一愣,還沒反應過來,就被人推搡出去。
他呆滯地看著緊閉的工廠大門,心中的信念轟然崩塌。
「我竟是不會畫畫的嗎?」熊慶華不敢置信,多年來的勤學苦練,在這一刻被全盤否定。
廣告紙上的小人臉紅彤彤的,笑得燦爛,似在嘲諷熊慶華的痴心妄想。

他狼狽地逃回村子裡,村民們笑嘻嘻地打探他打工的事,此時的熊慶華六神無主,只能難堪地遮掩:
「他們不懂藝術,藝術,,,我的藝術。。。」
村子裡嘲笑、失敗的求職、年老的父母、弱小的妻兒,山一樣沉重的壓力終於撲倒了熊慶華心中多年來對繪畫的堅守。
他終於痛哭出聲,委屈至極,撕心裂肺。
一個人賴以生存的信念被擊垮,那麼這個人,多半也就完了。
在這之後,熊慶華不再隱藏自己的內心的自卑,就連聽到村子裡的嘲笑,他也提不起生氣的情緒。
「我承認了,我就是個廢物。」熊慶華在沉默中日漸消瘦。
但人不會只有一個社會身份,你除了是你自己,你還是別人的丈夫、父親、兒子,你從來不會只為自己活。

為了分擔家庭的壓力,熊慶華在不惑之年干起了送奶工,起早貪黑,風雨無阻,一個月能掙1000元。
【5】
2010年春節,熊慶華與自己的初中好友雷才兵相遇了。
當初,雷才兵是熊慶華的小迷弟,對這個「繪畫小天才」崇拜不已。
然而17年過去了,雷才兵西裝革履開著轎車回鄉過年,而熊慶華卻活成了村裡的笑話。
但雷才兵並沒有落井下石,得知熊慶華還在畫畫時,他主動要求去看看那些封藏在暗室的畫稿。
濕冷的冬日,沉默的熊慶華打開暗室的木門,一絲光亮泄在堆積如山的畫稿上。
雷才兵被震撼到失聲,好半天才說出一句:「慶華,你不該過這種生活。」
熊慶華聽後,沒什麼太大的感覺,他冷眼看著雷才兵掏出手機,咔嚓咔嚓拍個不停,沒有一點想去上前解說的慾望。
之後,雷才兵將拍攝的照片上傳到到全國各大論壇中,瞬間引起了軒然大波。
與其它以「鄉愁」為主的農村題材油畫不同,熊慶華的作品更貼近生活。
曾經有位網友評論熊慶華的畫:在誇張的、戲謔的、爆發性的視覺呈現中,殺雞宰豬、撒網捕魚,鄉村的生活在他筆下鮮活地復甦了。
這樣接地氣兒的藝術作品吸引了無數網友的追捧,熊慶華火了。
沒過多久,就有網友花了幾千元買一幅他的畫。
當天晚上,拿到現金的熊慶華又哭了。
但這次,他哭得酣暢淋漓,飽含一雪前恥的痛快。
接著,有一家藝術畫廊和他簽約,每幅畫定價到7萬元,一年會有30萬的固定收入。
熊慶華大手一揮,將所有的顏料紙張都換成了最貴的。
接著,他一頭扎進畫室里,爭分奪秒地畫畫。
2015年,在全國著名的藝術家聚集地「北京789」,熊慶華舉行了個人首次畫展。
這代表他已經得到了藝術界的認可。
熊慶華真真正正成為了一個「偉大的畫家」。

前半生孜孜追求卻難以觸及的名和利,在一夕之間,全部唾手可得。
被罵了28年的「廢物」和吃了16年的「軟飯」,在這一刻,全都失去了傷害的資本,反而成了熊慶華成功道路上的勳章。
如今的熊慶華已經舉辦了多場個人畫展,功成名就。
但他依舊留在了農村裡,只是把暗室裝修成了豪華大畫室。
這個村子帶給他太多的傷痛,但也是他靈感的主要來源,離了這裡,熊慶華畫不出東西。
村民們也改口稱他為「畫家」,曾經的「廢物」「蠢材」等名號沒人敢提及,熊慶華成了村子裡倍受尊敬的「大人物」。
熊慶華是幸運的。
在理想和現實出現強烈衝擊時,他毅然選擇了理想,雖然吃過很多苦,但終究是名利雙收。
而大部分的人則會因為現實而放棄了理想,逐漸成為茫茫人海中的一個庸人。
因為大家都是凡人,我們要活著,就需要拋棄一些理想主義。
人性所在,能夠堅持逐夢的人寥寥無幾,所以世間才會少有熊慶華這種「偉大的畫家」。

那些美好的理想沒有實現,但當初朝著理想奔跑的人卻是真真正正發光過。
有過理想,有過掙扎,那麼當我們回首往事時,也不必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了。
時過境遷,我們或許沒有活成理想中的模樣,但當初的夢想,依舊在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