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教養的孩子這幾個特徵會很明顯,家長還以為是聰明的表現?別人可能不好意思說,但家長自己應該有數

2021-08-13     玉兒     反饋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97/20970272.avif

只想著自己的孩子

開心爸爸過年出去玩的時候,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情:

到了飯店,大家都是拼桌坐的,一次開心爸爸一家人就和另外一家人坐到了一起,她們是3個女的帶著1個孩子,和我們5個人正好湊夠了一桌。

那天我們吃的是柴火雞火鍋,鍋底就是煮好的柴火雞塊。剛端上來的時候,看到她們是幾個女的帶著孩子出來,開心爸爸就把勺子先給了她們。然後這個孩子直接把勺子從他媽媽手裡搶了過來,嘴裡面喊著我要吃肉肉,然後就「理所應當」的把鍋裡的雞肉全部撈到了自己的碗裡。注意,是全部!而且吃了兩口覺得不好吃,又直接全倒在了桌子上。全程那3個女的就是笑眯眯的看著孩子,連一句,你把東西都舀到自己碗裡面別人吃什麼呀之類的話都沒有。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97/20970273.avif

當然他媽媽也沒好到哪裡,服務員端上來給一桌子人用的蘸料碗,被她直接放在了自己的面前,順手就把碗裡的菜放進去吃了起來。彷彿並不知道這是給全桌子人用的,但是服務員放下的時候,分明說了這碗蘸料大家分著吃,不夠的話再過去加。

也許這時候就有人說了,這孩子不是挺聰明的嗎,吃的時候知道找好東西吃。

當然如果在孩子的認知、常識還未建立完全的時候,出現這種情況只能是靠他們的本能,勉強可以稱作是聰明。畢竟小貓小狗都有護食的行為,何況是萬物靈長的人類呢!但是如果孩子已經到了3,4歲的時候,還是有這種情況的話,爸爸媽媽就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了。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97/20970274.avif

是不是自己平時做的就不夠好呢?比如,家裡面有什麼好吃的,是不是第一時間就選擇把這些都留給孩子,而不是給大家分享;有什麼好的東西都是優先讓孩子使用?有的時候,那些看上去是愛孩子的行為,正是給孩子了一個不好的引導。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就是應該吃最好的,拿最好的,有什麼好東西都應該是自己來用,別人只能是用自己不想要的。

所以,孩子是需要愛護,是需要特別對待一些,但是爸爸媽媽沒必要做的太過意刻意。有好吃的完全可以全家人一起分享,如果要給孩子多吃一點,也需要說清楚,其實是你現在長身體了,需要多吃點營養豐富的東西,才多給你一些的。而不是不管不顧的,只是一味的推給孩子。

否則的話,只能是教出一個像上文說的,有什麼好東西全弄到自己碗裡的,只想著自己的孩子。

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都是比較寬容的,但是有的時候這個寬容變了味就成了縱容。像上面開心爸爸說的那3種表現的孩子。

童言無忌是因為爸爸媽媽沒有給孩子足夠的情商教育;亂翻別人東西是因為爸爸媽媽沒有給孩子立好規矩;只想著自己是因為平時爸爸媽媽就是這樣做的。

每一種表現都是看上去「聰明」,實際上卻是缺少教養。希望爸爸媽媽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能夠更加「苛求」一些,畢竟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人人稱讚而不是人人討厭的孩子!

上一頁
2/2